修房種樹建廣場鋪陳宜居新畫卷
哈市積極推進鄉村建設行動,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方正縣衛國村村容村貌。(資料片)
村道平坦乾淨,房前屋後整潔有序,彩色牆繪主題鮮明,農捨庭院花香四溢……金秋時節,走進五常市長安村邢家店屯,一條條潔淨的巷道平整延伸,道路旁水泥砌成的溝渠平平整整,在秋日光影中,稻田旁的村落,猶如一幅唯美的畫卷。
這一切,得益於哈市住建局通過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農村住房安全、改善生態環境等方式推進的鄉村建設行動。5年來,哈市共完成『四類戶』危房改造3.7萬餘戶;同時投入資金2.7億元提昇人居環境質量,使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結合哈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哈市今年還將完成3818戶農村居民房屋的改造任務。
構建『1+7』工作模式
讓困難群眾住上『安心房』
『要不是政府的好政策,我做夢也想不到能住上這麼寬敞明亮的房子。』日前,哈爾濱巴彥縣紅光鄉的老何看著自家危房改造後的新居,露出幸福的笑容。
近年來,哈市不斷加快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積極幫助農村困難群眾住進暖心房、喜圓安居夢。
為讓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有保障,哈市成立了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住房和城鄉建設、財政、扶貧、農業農村等多個部門為成員單位,?力同心、合力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哈市住建局,負責確定市級相關政策,綜合協調和工作督導。
為了更系統地對危房改造進行管理,整體提昇危房改造工作水平,哈爾濱市創造性構建了『1+7』工作模式:即在1個目標、7個環節上做足功夫。錨定1個目標,就是確定的目標必須如期完成,讓困難群眾住上安全房必須一戶不落;7個環節即農村危房改造必須做到程序依規、鑒定到位、質量可控、驗收達標、檔案規范、資金落實、長效保障,真正讓困難群眾住上『安心房』。
『兩分兩集』垃圾處理
改善農村人居『大環境』
房子改善了,農村『垃圾圍村』的狀況也在改變。
一大早,方正縣方正鎮建國村民孫師傅就開著垃圾清運三輪車穿梭在村屯中,車上的大喇叭聲音響亮,『垃圾分類,利國利民,建國村的各位父老鄉親,我們要從每家每戶做起,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循環播放著宣傳語。炊煙裊裊的村子裡,不時有鄉親出門,把垃圾分類投放進自家院門前不同顏色的垃圾桶裡。
市住建局組織編制完成了垃圾治理設施建設規劃,確定了『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垃圾收集、轉運處置體系,使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在保障住房安全的同時,也提高了農村的人居環境質量,由此『垃圾圍村』現象基本消滅。
建國村依托方正鎮城管中隊,建立戶分類、屯收集、縣轉運三級聯動機制,采取「兩分兩集」的垃圾處理方式,垃圾實現了從源頭上減量40%以上。同樣,五常市長安村也積極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提出在庭院內消滅垃圾的目標,嚴格按照鄉政府制定的《垃圾分類宣傳指導手冊》,指導農戶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采用『燒、埋、賣、墊、換』方法,實施垃圾分類,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長安村垃圾總量大幅下降,全村環境整潔優美,成為五常市最乾淨、村風民風最好的地區之一。
在推行垃圾分類的同時,哈市還積極推行鄉風文明建設,將提昇村民素質,作為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保障。其中,方正縣建國村從設施、組織和機制建設入手,強化硬件保障、人員保障和制度保障,投資180萬元建成800平方米『德禮之家』,將道德講堂、文化演出、婚喪嫁娶等服務項目進行有效整合,建設文化廣場3個,用於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場所,制定《建國村村訓》,創作村歌《蓮村謠》,深入開展『文明家庭』『善行義舉』和『孝老愛親』等典型人物選評活動,用身邊的人和事感動教育身邊人,營造了文明向善的良好村風。
做好村屯『小產業』
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老房子被改造一新、村莊環境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錢袋子也要鼓起來。
哈市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昇的同時,充分發揮各村屯特點帶動村民致富,創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長安村依托地處國家級水稻示范區、安石路水稻示范帶,具備發展哈爾濱近郊鄉村旅游新模式,大力開展觀光農業建設,實施『旅游+農業』戰略,以農家餐飲、菜園采摘為基礎,以高品質的農村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稻香游、民俗民宿、果蔬采摘園、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經濟,做好鄉村旅游文章,推進新型『農旅綜合體』模式,農民收入不斷?長。
方正縣育林村也依托村內梨文化,將育林村打造成為民宿民俗、觀光、旅游、采摘、度假、休閑養生為主的鄉村振興文旅融合類示范村。育林村集體投入資金15萬元,利用村級閑置空地,打造以室外燒烤、鐵鍋燉為主要特色的經營項目,打造集旅游觀光、田園實踐、室外烤肉、農家餐飲為一體的經營性休閑旅游實體,帶動農民增收。同時,打造特色產業,利用現有山野菜資源和梨樹種植歷史條件建設山野菜加工和優質梨加工基地,建設冷庫和梨醋、果酒生產線,達到壯大優質梨生產能力和配套冷藏、深加工能力,滿足德善育林村及得莫利和通河等周邊地區大量梨產品資源深加工,提昇產品經濟附加值。
哈市以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為出發點,在實際推進過程中穿珠成鏈,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明顯提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