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振翅領飛築夢鄉村振興
哈市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農民種植的水稻喜獲豐收。
又是一年豐收時,遍地金黃糧滿倉。走進冰城的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處處可見振奮人心的豐收場面,托管種植模式讓零散耕地連成了片,大型農機經統一調配馳騁在田野上……很多鄉親乾脆當起了『甩手掌櫃』,甚至人還在外打工,家裡的新糧已顆粒歸倉。鄉親們說,這豐收的喜悅除了要靠汗水和勤勞獲取,還離不開『領頭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引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哈市大力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加快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小農戶『抱團』加快現代農業步伐
金秋時節,方正縣萬聚糧食產銷專業合作社的稻田裡,金黃色的稻浪迎風起舞。種植戶們抓緊晴好天氣收割稻子,確保顆粒歸倉。
作為全省首家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農民合作社,萬聚糧食產銷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經是850戶社員致富路上的『主心骨』。
『合作社下設農機服務部、農資銷售部、資金合作部,實行優勢互補式的生產合作,達到互利共贏。』合作社理事長邢傳忠告訴記者,合作社可根據社員農資、農機需求實行『抱團式』統一購銷合作,降低生產成本。農機服務部統一調配現代化農機,滿足社員春種秋收需求。農資銷售部低於市場價銷售農資,並根據社員需要制定農資套餐,直接配送到田間地頭,讓社員安心購種、放心用肥。
同時,合作社率先在全省試點『信用評定+信用互助』的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模式,合作社將社員的閑散資金利用起來,把信用作為評定尺度,無需實物抵押來開展合作社內部的資金互助,緩解農民貸款難、貸款貴。
『合作社發展一步一個臺階,每年為社員提供測土配方專用肥1000噸,農機作業托管面積達到3萬畝,累計發放生產互助貸款1477.7萬元。我們與省農科院合作,成功培育出適合方正生長的水稻品種「禧來稻」系列,創立屬於自己的富硒大米品牌。』社員們說,合作社引導鄉親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大家加快現代農業步伐,用辛勤汗水澆灌出豐收的碩果。
『田管家』上崗助力黑土地提質增效
成熟的玉米色澤金黃、顆粒飽滿,在延壽縣安山鄉,托管種植的3000畝玉米地連成一片,大型收割機在田裡放開『手腳』縱橫馳騁,快速將『豐收在望』變成『新糧滿倉』。
『把土地托管給合作社,就好比僱了個「田管家」,交了托管費,育苗、插秧、施肥……直到收割,全程不用我伸手,秋收以後糧食送到家門口,太省心了。』安山村村民李成已與合作社續簽了明年的托管合同,將130畝土地全部托管給合作社,他可以放心出去打工了。
土地托管,就是農戶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委托給合作社等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主體,這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種農業經營方式。安山鄉是延壽縣『第一個吃螃蟹』的托管示范鄉之一,依托農業合作社,今年該鄉零散土地連在一起連成片,徹底實現了規模化種植。
今年,延壽縣嘉禾春天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為該縣4個鄉鎮的2.3萬畝農田提供托管種植服務。『我們和農戶簽訂了托管合同,就必須要當好這個「田管家」,保證秋收時土地增產、鄉親增收。』合作社理事長宋志忠告訴記者,托管種植由合作社統一團購優質種子和化肥,種子和肥料均購買省、市、縣農業部門推薦的產品,聘請專業農機手播種作業。收割時,調配大型收割機械集中作業,收獲的水稻、玉米送到農戶家門口。如果農戶有意願,合作社也可以直接高價收購糧食。
一手聚土地,一手連市場。有了規模化經營的土地,還要與市場對接,合作社就是小農戶與大市場間的橋梁。為了讓『種得好』變成『賣得好』,保障入社鄉親們的利益,嘉禾春天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精心打造統一品牌,通過參加各類農博會、農產品展覽會、網絡營銷等,擴大『延壽香米』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此外,合作社還和『天津利達』等大型糧油貿易企業簽下了超萬畝的水稻訂單。
在冰城,越來越多的農民合作社正通過訂單農業和規模化生產與市場對接,不僅解決了農民『種什麼、怎麼種、賣給誰』的問題,還把『好收成』變成了『好品牌』『好收入』,助力冰城好糧開拓出一片廣闊市場。
培育『新農人』為鄉村振興賦能
三春不如一秋忙。一邊忙著組織鄉親收割莊稼,一邊忙著帶領大家在電商平臺上賣糧,成了延壽縣延壽鎮長發村『新農人』徐景華的日常。
紮根鄉村創辦家庭農場的幾年裡,徐景華把目光瞄准了種植綠色有機水稻。省、市農業科學院每年舉辦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給了她長本領、開眼界的好機會。『坐在課堂上,農技專家給我們傳授最新、最實用的耕作技巧;走進田間地頭,我們還進行實訓教學,知識與實操相結合,真正讓我們把本領學到手。』徐景華說,各類『新農人』培訓不僅讓她掌握了現代農業『靠科技吃飯』的技術,還幫助她增強了市場意識。
一些『新農人』大面積種植『鴨稻田』,通過幾年的努力和付出,家庭農場的『鴨稻米』遠銷江浙等地區。每年秋收後,肉鴨還遠銷廣東、四川,真正實現了『一田雙收』『一季雙贏』。
為培育和造就一支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相適應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隊伍,近年來,哈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鼓勵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昇行動,深入推進示范合作社建設,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同時,依托農業園區、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開展田間學校、實訓基地建設,把實踐培訓辦在經營主體,更加貼近和方便農民。各區、縣(市)根據本地產業情況和農民需求開展培訓,吸納當地鄉土專家作為高素質農民培訓教師,著力打造引領力、支橕力、帶動力強的鄉村振興『雁陣』。
10年間,哈市已湧現出一大批種養能手、專業大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帶頭人,他們有技術、善經營、懂市場,號召力強。作為『領頭雁』,蓬勃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冰城農業帶來更多的『新希望』,為黑土地注入了『新生機』,他們正帶領鄉親們把向往的豐收變為現實,書寫黑土地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