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備不看手機放松身心睡個好覺
專家解讀『晚上睡不著』心理誤區
為幫助市民科學防疫,哈爾濱日報社聯合哈爾濱市衛健委開啟《防疫『心』知識》心理科普專欄,幫助市民正確面對心理健康問題。很多市民都說自己是睡眠『困難戶』,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對此,欄目邀請了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綜合一療科主任衣斌,為市民擁有良好睡眠支招。
『常會有市民諮詢我們,表示自己總是晚上睡不著,就熬夜玩,等白天再補覺。但白天睡不醒不說,睡完還感覺特別疲憊。其實大家並不是失眠,而是「不捨得」睡覺。』衣斌介紹,每逢節假日或雙休日,很多市民都會選擇熬夜做一些平時沒時間做的事,如追劇、看書、和朋友聊天等,且以年輕上班族居多。
衣斌表示,市民有一個錯誤認知,就是認為熬夜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對自己辛苦工作和學習的一種補償,卻忽略了熬夜很傷身。長期熬夜不僅會影響肌體健康,還會影響認知功能,導致人記憶力下降、降低人工作和學習效率;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加重或誘發精神、心理疾病,甚至會導致內分泌紊亂,例如第二天氣色不好、長痘痘等,所以熬夜會讓人變丑是有道理的。
如何擁有良好睡眠?衣斌建議,首先市民可以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比如定一個睡眠時間,提前一個小時便開始逐漸放下手中的事,准備入睡。其次還要樹立正確認知,睡眠是放松、休養身心的行為,不要因為自己無法入睡而形成新的焦慮。可以進行適當運動、增加光照時間,在運動的過程中,可以轉移注意力、排解不良情緒。睡前避免油膩飲食和電子產品的使用,可以適當冥想,放松大腦。當睡眠問題無法自行調整時,建議市民通過24小時心理諮詢熱線或互聯網醫院尋求專業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