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哈爾濱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社區乾部、志願者、學生、村民等社會各界積極投身『疫』線,協助核酸檢測、開展防疫宣傳、幫扶困難群眾,風雨無阻不辭辛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實際行動築起冰城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他們就是抗疫一線『閃亮的星』,熠熠生輝。
隔離不隔愛一對一幫助
高危孕婦被安全轉運到醫院
轉運臨產孕婦。
11月1日晚上8時多,平房區碧桂園社區書記李娜接到緊急求助電話,『李書記,我肚子疼,好像快生了,送我去醫院吧!』接到轄區居家隔離居民雷蕾電話後,正在社區門崗忙著發放居民生活物資的李娜,第一時間撥通『120』電話,然後帶上一名工作人員火速趕赴孕婦家中。
雷蕾愛人是此輪疫情密接人員,目前正在集中隔離點隔離,愛人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雷蕾,『在哈醫大一院產檢時,她被診斷為妊娠合並乾燥綜合征患者,整個孕期都在吃藥保胎,是風濕科和產科同時監護的高危產婦,醫生讓臥床休息。』丈夫程思航說,11月1日就是預產期了,關鍵時刻自己不能在妻子身邊,只能將妻子托付給社區。
在此輪疫情中,平盛街道碧桂園社區實行全封閉管理,每單元每戶都貼上了封條。『在小區封閉的特殊時期,居民們最需要的就是關心和幫助,尤其對特殊人群,更要第一時間服務到位。』李娜告訴記者,社區在排查中得知45號樓有一位高危孕婦即將生產後,由李娜負責一對一幫助。
『孕婦雷蕾預產期臨近,需要定期到醫院產檢,並隨時准備入院生產,而現在小區封閉,產婦非常焦慮,擔心自己沒法正常產檢及生產。』李娜說,為確保孕婦安全生產,社區早已幫孕婦聯系了婦產醫院,與各應急部門建立了24小時溝通聯絡機制,形成閉環就醫,並對孕婦進行了心理疏導。
1日晚上8時多,接到雷蕾求助電話後,李娜和工作人員立即趕到雷蕾家中,幫雷蕾穿好防護服,然後先將大包小裹的東西用電瓶車運到小區門口。這時,120急救車司機打來電話,稱找不到地方,李娜又讓工作人員開電瓶車為『120』引路,終於將雷蕾和家人順利送上120急救車趕往醫院,李娜纔松了口氣,轉身投入其他防控工作中。
穿上『紅馬甲』我就是名戰士
六旬樓長戰疫一線履職盡責築牢疫情防線
六旬樓長李成雲。
『我和老伴本打算10月30日晚離哈,到廣東湛江過冬,為此家裡米、面、油什麼都沒有了,冰箱也清空了。』家住平房區南郡豪庭小區6號樓的居民高玉華說,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因為有樓長和社區乾部的照顧,這個生活上的困難迎刃而解。
高玉華所說的樓長,就是今年66歲的李成雲。在中國航發東安公司退休後,李成雲被離退管中心黨委聘為十支部黨支部書記,並在聯盟街道『百名黨員包百樓』工作中,擔起了南紅社區南郡豪庭小區6號樓樓長的任務。
『平房平安,戰疫有我』。李成雲說,『穿上紅馬甲,我就是一名戰士,我要和社區工作者一道,攜手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服務好6號樓的155戶鄰居。』
根據平房區防疫指揮部要求,為盡快阻斷此輪新冠病毒的傳播,她穿上紅馬甲,第一時間響應號召,主動請纓配合南紅社區南郡豪庭小區防疫工作。從10月30日下午開始,她在社區防疫一線一直戰斗到10月31日上午10時,為平房區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做引導居民、維持秩序、提醒保持一米安全距離等工作。
10月31日晚8時開始,她顧不上休息,又承擔起配合醫務工作者為小區各個隔離單元居民進行上門核酸采集的任務。穿上隔離服,挨家挨戶溝通鼓勁兒,采樣完成後再重新為每戶房門貼上封條……直至11月1日凌晨2時多纔回家。『她心中有愛,無論工作多麼辛苦,從沒有怨言,只希望同大家一道築牢安全防疫的銅牆鐵壁。』南紅社區書記馬欣顏說。
『高玉華老兩口主動配合平房區防疫工作要求,退了機票,被隔離後吃飯成了一大難題。』得知情況後,作為樓長,李成雲立刻與社區聯系,尋求幫助。馬欣顏得知情況後,及時派社區人員當晚為高玉華家送去了兩盒熱乎乎的盒飯,隨後又共同為高玉華家聯系外賣送貨商家,解決老人的日常生活所需。
耐心講解健康碼提醒居民戴口罩
高二男生在核酸采集點維持秩序,上好社會實踐課
香坊區幸福鎮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
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態勢,香坊區幸福鎮從10月30日20時啟動緊急預案,組織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
在這一次緊急啟動的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挺身而出,只為在村民進行核酸采集時給予助力;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日夜奮戰在工作崗位上,只為在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中貢獻一份力量,這群人就是主動奉獻的志願者們。
『我叫董金賀,我要做志願者。』在大家頂著寒風細雨開始做准備工作時,一位少年敲響了安發社區辦公室的大門,與安發社區韓書記溝通後,這名剛滿18周歲的高二男生開始忙碌起來。
他身穿防護服幫助上了年紀的居民掃『雙碼』,對掃碼不方便的居民,他主動上前,耐心講解健康碼的查驗流程,提醒居民戴好口罩注意個人防護。核酸采集從30日22時開始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3時,這位小小少年一直在現場維持秩序,沒有片刻的休息。
早晨6時,新一天的核酸采集開始時,這名高二男生的身影又出現在了韓書記的眼前,『我來報到!』韓書記想勸他回去,『你上高二了,學習負擔挺重的,快回去吧』『能幫助你們減輕壓力,為咱們社區居民做點事,就是我上的一堂最好的社會實踐課。』董金賀穿上了防護服,又開始維護秩序、幫助居民解決疑問。
當看到社區核酸采集點醫護人員人手不夠,居民在雨雪中默默排隊時,金源社區的居民常曉玲站了出來,『我是醫務工作者,給我一套隔離服,我就能上崗!』
常曉玲是海關口岸門診部的一名醫務工作者,核酸采集當天,她本來帶著孩子在隊伍中等待核酸采樣,看到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看到雨雪中排隊居民焦急的神情,她立刻把孩子送回家中,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常曉玲說:『我是醫務工作者,只是盡點自己的綿薄之力。』
大盆菜熱湯面送給可敬的你
韓禎村村民王國華送熱湯面為連夜奮戰的工作人員驅寒
王國華端來香噴噴的大盆菜。
10月31日一大早,平房區平盛街道韓禎村核酸采樣點來了一位特別的村民,她不是來做核酸采樣的,而是來為工作人員送熱湯面的,她叫王國華。當工作人員品嘗著一碗碗熱湯面時,徹夜不眠積累的寒氣和困意便一掃而光。
王國華告訴記者,10月30日平房區啟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核酸采集大客車當天晚上就開進了村。她是當天晚上9點多做的核酸采樣,回家就睡覺了,原以為這些醫護人員和志願者當天晚上一定能回家休息,沒想到他們竟乾了一宿。
『早上6點我醒來時,發現村民在朋友圈裡留言說核酸采集點還在工作,我纔知道他們根本沒有回家,這大冷天,他們一定凍壞了。』王國華說,她趕緊起來為大家煮了3斤熱湯面條,打了20個荷包蛋,送到核酸采集點。
看到王國華送來的面條及大盆菜,核酸采集點的工作人員十分激動並連連道謝,『這是雪中送炭,太溫暖了。』王國華說:『我的這點付出算什麼,你們纔是最辛苦的!』
10月31日上午10點多,王國華又為核酸采集點工作人員送來了姜湯,為大家增添一份溫暖抵御風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