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不斷完善糧食應急體系建設,持續增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
糧食是應急狀態時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資,糧食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社會穩定。記者從市糧食局獲悉,近年來,為確保遭遇突發狀況時糧油有效供給和糧油市場穩定,我市不斷完善糧食應急體系建設,提昇糧食應急保障能力,並取得了顯著效果。
修訂完善《哈爾濱市糧食應急預案》
2020年,我市組織修訂了《哈爾濱市糧食應急預案》。修訂後的『預案』量化了應急事件分級,根據糧油市場波動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我市糧食應急事件分為三級,相應的預警發布及應急響應也分為三個級別:即三級(藍色)、二級(黃色)、一級(紅色),並規定了應急啟動標准。細化了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程序,包括加強市場監測,加強市場監管,啟動應急供應系統,組織籌措糧源,正確發布信息,組織市場化保供,投放省、市級儲備糧,統一征用、供應措施,統一應急指揮等具體內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保障了全市糧食應急工作有規可依。
建立健全糧食應急組織體系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立健全糧食應急組織體系,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科學監測、預防為主;快速反應、處理果斷;適時乾預、重點保供』的原則,我市成立了市糧食應急工作指揮部。
市糧食應急工作指揮部由分管副市長任總指揮,指揮部成員單位由市糧食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發改委等17個部門組成,並建立了聯絡員制度,確保職責分工明確,工作銜接順暢,保障了全市糧食應急工作管理有序。
強化糧油市場監測體系建設
為強化哈市糧油市場監測體系建設,由市發改委牽頭,市糧食局、市商務局配合,並自上而下建立了由12個區、縣(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及79個糧食貿易、加工企業、批發市場、超市等組成的糧油市場價格監測點,形成了以信息收集、數據分析、信息上報、價格信息監測等環節有序銜接、隊伍穩定的糧食市場監測體系,確保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為糧油市場保供穩價提供了前期預警支持,保障全市糧食應急工作反應迅速。
推進全市糧食應急保障網絡建設
根據我市實際情況,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我市設立了應急保障網點691個,其中,應急供應網點531個,應急儲運網點72個,應急加工網點70個,應急配送網點16個,應急保障中心2個,覆蓋全市9區9縣。市本級應急保障網點281個,其中,應急供應網點271個,應急加工網點7個,應急配送網點1個,應急儲運網點1個,應急保障中心1個,覆蓋6個主城區。應急保障企業已全部錄入國家應急平臺系統並制作了分布圖。
為進一步強化應急反應能力,按照《哈爾濱市糧食應急預案》要求,我市成立了市本級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市糧食局按照品種兼顧、具有區位優勢和規模優勢的原則,選擇了哈爾濱香坊糧食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作為糧食應急保障中心核心企業,九三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益海嘉裡(哈爾濱)糧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等9戶糧油加工、購銷、貿易企業作為成員企業,組建成立了哈爾濱市糧食應急保障中心聯合體。
哈爾濱市糧食應急保障中心成立後,將以哈爾濱香坊糧食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為核心,設立糧食應急保障中心辦公室,建立溝通平臺和信息平臺,制定保障中心應急保供的各項規章制度,探索建立保障中心成員單位間的應急供應路徑和體系,協調建立應急保障中心和應急保障供應網點對接路徑和體系,突發狀況時,我市可統籌協調區域內糧食應急保障中心與應急供應網點中轉庫有效銜接,糧食應急儲運、加工、配送網點高效運轉,切實提高了全市糧食保供穩價能力。
夯實糧食應急物資儲備
目前,我市建立了折合原糧12萬噸的市級儲備糧規模,全部實儲到位。
疫情期間,我市積極動員引導糧油加工、貿易企業組織貨源,增加采購量、供應量和庫存量,夯實保供穩價物質基礎,有力保證了我市糧油市場供應。同時,結合我市小麥、面粉全部外地調入的實際,主動聯系全國小麥、面粉主產地市,先後與河南省鄭州市,山東省煙臺市、青島市,河北省邯鄲市等全國小麥、面粉主產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簽署了《糧食購銷合作框架協議》,為我市小麥、面粉的保供加上了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