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漸成生活新時尚
哈爾濱新區以精細『管』推動精准『分』,讓更多人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
日前,家住哈爾濱新區(松北區)中海江城小區的居民李佳欣收到一箱生活日用品,有紙抽、洗潔精、毛巾等。『在我們小區,居民正確投放垃圾,就能領取積分,再用積分換取日用品,大家分類投放垃圾的熱情高漲。』李佳欣告訴記者。
垃圾分類看似舉手之勞的小事,卻是一場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大考。自哈爾濱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哈爾濱新區黨政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親自抓、現場查,從市政執法部門到基層社區,各單位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目前,哈爾濱新區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100%,參與率大幅提昇,廚餘垃圾量明顯增多。在這裡,垃圾分類漸成生活新時尚。
『高位』推動+建章立制
確保垃圾分類長治長效
2月14日,松北區生活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松北區垃圾分類工作群』下發考評通知,通知群成員該區將創建一批垃圾分類工作典型。
『松北區垃圾分類工作群』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群,群成員中有松北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街道辦事處當家人等。每次有關垃圾分類方面的信息,都從這個『中樞』迅速傳遞到各單位,確保信息傳遞快、不走樣。
這個工作群還有一項職能,就是『晾曬功能』,區裡評出的垃圾分類『紅黑榜』,每期要在群中展示,上『黑榜』的街道需在此說明情況,提出具體改進措施。在『紅臉出汗』中,松北區各街道形成了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
『松北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到垃圾分類現場督導檢查。同時,建立了區、街道、社區三級包保責任制和具體工作推進專班,確保這項工作一抓到底,抓實抓細抓到位。』松北區城市管理和行政綜合執法局督察專員韓林娜說。
哈爾濱新區還在建章立制方面下足功夫,通過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體系,健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長效管理機制,提高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管理水平。
哈爾濱新區依據《哈爾濱市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哈爾濱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印發了《哈爾濱新區生活垃圾分類考核評分細則》等配套辦法,為全區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制度遵循。
全方位宣傳+精細化管理
確保人人分規范分
對長久生活習慣的改變,需要過程,但也慢不得、等不得。哈爾濱新區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可謂下足繡花功夫,持續用力,抓緊抓實,久久為功,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長效化、規范化。
『請把吃剩的元宵投放到廚餘垃圾桶。』春寒料峭,在松北街道龍川社區垃圾轉運間,一名身穿藍色工作服的志願者正在叮囑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每到投放垃圾時段,這名志願者都在垃圾桶旁不厭其煩講解分類知識。像這樣的桶邊督導志願者,共有900多名,遍布新區254個小區。
讓垃圾分類入腦入心,形成習慣,全方位立體式宣傳必不可少。哈爾濱新區各街道、社區定期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采取『面對面』『零距離』方式,入戶宣傳,在垃圾桶旁宣傳。區相關部門聯合區教育部門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從家庭和校園做起。
哈爾濱新區在114個社區254個小區設置固定宣傳欄展板7205塊,建築工地圍擋728塊,戶外大型電子屏10塊,走字屏228塊,開展宣傳活動(包括線上)750餘次,張貼標語1250處,發放宣傳手冊和給市民的一封信55萬餘份,張貼宣傳海報54377張,制作宣傳短視頻825個,基本實現垃圾分類宣傳全覆蓋。
宣傳到位,管理精細。記者在常居區垃圾分類『紅榜』榜首的南京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房克南的辦公桌上看到一張『垃圾分類社區、物業公司檢查量化表』,表中設『宣傳、撤桶並點、督導員、廚餘量、分類知識掌握』等10項指標。
據房克南介紹,辦事處每天對社區和物業企業在這張表上進行量化打分,按月、季、年進行排名,對於前列單位給予物質獎勵,這項舉措充分調動了參評單位的積極性。
層層量化打分排名。松北區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區情實際,精心制定每月考核細則,並抽調街道、社區乾部參與考核組工作,在實施考核公平公正的同時,為參與單位提供交流學習平臺。
韓林娜介紹,區每月派出4個檢查組分別對13個街道辦事處居民小區、『九小門店』和公企單位,通過明察暗訪形式進行專項檢查,綜合區垃圾分類辦公室內業整理、信息上報及廚餘垃圾總量情況,形成考評結果。
智能分類+獎勵積分
未來有望全區全覆蓋
掃一掃二維碼,箱蓋自動開啟,自動顯示重量……這是2月14日記者在松北區太陽島街道辦事處中海江城小區智能垃圾分類投放器旁看到的一幕。
該設備采取『互聯網+智能分類回收』模式,包括線上快分類App和線下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終端。其中,快分類App是一款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應用軟件,具有在終端機器上垃圾分類投放後積分賺取、商城線上積分兌換、垃圾分類查詢、垃圾分類知識普及、語音識別垃圾類型、大件廢舊物品上門回收等功能。而線下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終端針對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進行分類收集。設備內置滿載預警、溫度檢測,時刻檢測箱體內部狀態,保障設備正常運行。
據該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該設備采用掃碼驗證用戶身份,即用戶將投遞碼對准此設備掃碼區,設備內部的智能掃碼裝置將自動識別用戶二維碼,按照提示進行垃圾投放,箱內設置稱重模塊,可以檢測垃圾重量,防止垃圾過重,以方便及時清理。
投放完畢後,居民將收到一條積分信息,提示本次投遞的種類、重量和相應累積的積分額。每次投放都會換算成積分,並轉入積分賬戶,使用積分可以兌換生活用品。如果居民不進行垃圾分類或者分類有錯誤,安裝在智能回收箱旁的攝像頭會實時記錄,追溯錯誤源,後臺將根據情況減掉積分。
這種『科技+管理』的垃圾分類模式,已在松北區3個居民小區實現。據韓林娜介紹,該區將於今年3月末在96個居民小區設置智能投放站452個。目前,這項工作前期招標已經完成。松北區未來有望在所有居民小區設置智能投放站,運用科技手段,進一步提昇垃圾分類的參與度和准確率。
『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哈爾濱新區之所以能調動起居民參與的積極性,讓垃圾分類漸成生活時尚,關鍵就是下了一番『繡花』功夫。以精細地『管』推動精准地『分』,讓更多人行動起來,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