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精靈』,跳躍在這座城市的靈魂深處
『冰球之鄉』哈爾濱為國家輸送大批人纔,如今哈籍運動員佔據國家隊『半壁江山』
2月10日,國際冰球聯合會宣布邀請中國演員吳京擔任世界冰球大使。吳京表示:『冰球是一項非常值得一看的項目,有團隊協作,有衝撞,很多持杆的技術和我們中國古代馬上的武術有相似之處。』不同的視角,卻向著共同的目標。中國男冰首登奧運舞臺,小組賽對陣上屆亞軍德國隊,2:3失利,但實現了賽前的進球目標;中國女冰時隔離12年重返冬奧賽場,小組賽戰勝世界排名第六的日本隊,最終名列第九。中國冰球在冬奧賽場上的表現可圈可點,未來值得期待。
站在新起點,回望中國冰球來時路,目光最終會落在中國東北部的那座城。這顆黑色『精靈』與冰城有著極深的淵源,哈爾濱不僅是『冰雪之鄉』,同時還被冠以『冰球之鄉』的美譽。在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中,國家寧、項旭東、張澤森、張鵬飛、趙啟男、於柏薇、方新、王雨晴、朱瑞、何欣10位男女冰球運動員均是哈爾濱籍。從1981年哈爾濱全體運動員都參與中國冰球隊的盛況,到如今佔據國家隊『半壁江山』,冰城人骨子裡一直有著對冰球的熱愛。
巔峰時期幾乎每個廠子都有冰球隊
1954年,哈爾濱組建的男子冰球隊是新中國第一支冰球隊,距今已有68年歷史。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哈爾濱一中、三中、鐵路中學等許多學校都有自己的校冰球隊,電纜廠、車輛廠、量具刃具廠、亞麻廠等大企業也有自己的廠冰球隊。
冰球運動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得到了普及,在上世紀80年代達到了頂峰。1981年中國冰球隊曾創造奇跡,當年世界冰球C組錦標賽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行,中國隊連克強敵首次晉昇世界B組,由此點燃了中國人的冰球熱情,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男子冰球的熱度絲毫不亞於女排。
『上世紀80年代全國掀起了冰球運動的熱潮,我記得當時比較有名的包括八一隊、沈陽隊、內蒙古隊、火車頭體協隊、長春隊、佳木斯隊、齊齊哈爾隊、吉林隊……而咱哈爾濱幾乎每個大廠都有自己的冰球隊。』哈爾濱市體育運動學校冰球教練李慶明接受采訪時表示,小時候一到冬天就有各種冰球比賽,他和小伙伴就會趴在板牆外面看比賽。
李慶明出生於1982年,6歲開始學習冰球。『我媽最開始抱著讓我鍛煉身體的想法練冰球,在不斷深入和學習過程中我慢慢愛上了冰球。』李慶明告訴記者,他們這一批孩子最開始都是在道外區體院的室外露天冰場訓練的,大概三四年後,纔進八區室內館訓練。14歲時,李慶明考入了吉林市體工隊,在吉林待了3年後,17歲的李慶明回到了哈爾濱市體工隊。2000年,李慶明進入國家隊一待就是10年。直至2013年轉業後,正式成為哈爾濱市體育運動學校的一名冰球教練。
上世紀90年代後,我國迎來了大廠改革的浪潮,哈爾濱各大廠也未能幸免,廠裡的冰球隊也慢慢消失了,隨之消失的還有八一隊、沈陽隊、內蒙古隊、火車頭體協隊、長春隊等紅極一時的冰球隊伍。
硬件+人纔儲備,哈爾濱源源不斷輸送人纔
這68年以來,冰球運動在哈爾濱的熱度不減。幾乎每年舉辦的全國冰球錦標賽場場爆滿,2009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冰球比賽更是一票難求。目前,哈爾濱冰球人口近3000人。
哈爾濱有著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湧現出一批批冰球好苗子。無論是代表國家隊參加北京冬奧會的國家寧、項旭東、張澤森、張鵬飛、趙啟男、於柏薇、方新、王雨晴、朱瑞、何欣,還是『元老』王大海、王彥福、孟慶元、李慶明、曲屹東、曲思岩、杜超……他們或是哈爾濱隊的主力選手,或是成為國家隊的重點培養對象。『我跟王大海、王彥福等是一批隊友,可以說是從小就在一起訓練。隊友們大多都從事教練工作,一是因為對冰球的熱愛,二是想為家鄉哈爾濱培養更多冰球好苗子,為中國冰球發展助力。』李慶明說。
隨著哈爾濱10家氣膜館的投入使用,硬件的提檔昇級讓冰雪運動項目更接地氣。『場館多了,參與冰雪運動項目的人群不斷擴大,各個冰球俱樂部開展培訓更方便了,人纔儲備軟件就能跟得上了。』李慶明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市體育運動學校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據了解,冰球運動員需要一層層向上輸送,先是各個冰球俱樂部進行培養,經過三年左右周期後輸送到市體育運動學校,再由市體育運動學校將人纔輸送到市冬訓中心,市冬訓中心再向國家隊輸送人纔。『我剛任職那幾年,一個周期大概能培養十幾個孩子。而隨著冰雪運動項目的普及、大眾對冰雪運動的認可,學習冰球的孩子也逐漸增多,現在,我帶的男子冰球班有40多個孩子。』李慶明說,這為哈爾濱市冰雪人纔儲備提供了保障。
『冰球是一項高智商的運動,不僅考驗技術,更看重運動員的運動天賦和運動智商。除此之外,冰球更是一個團隊項目,講究的是團隊意識和配合。』李慶明表示,隨著哈爾濱市政府對冰雪運動更加重視,『體教結合』、將冰雪運動項目正式納入哈爾濱中考體育內容等一系列舉措,大力推動了哈爾濱青少年冰雪運動的普及和發展。『我相信,家鄉哈爾濱將會培養出更多冰雪人纔站在奧運賽場上為國爭光。』李慶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