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奮發展現龍江新時代新風采|出席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的哈爾濱代表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連日來,務實和創新成為出席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哈爾濱代表們熱議政府工作報告使用的『高頻詞』。務實,是對過去一年工作的全面總結,看點亮點頻出;創新,是對未來發展有創新思路和清晰謀劃,乾起來有目標有抓手。代表們結合報告暢談體會、謀劃發展——更好發揮省會城市龍頭作用,錨定宏偉發展目標,讓龍江這艘大船在新時代發展征程中破浪前行。
科技創新
助力新材料蓬勃發展
『作為哈工大一名普通教授,我更關注科技、人纔方面的內容。對報告中提到的「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印象尤為深刻,報告對生物與農業、新材料與制造等優勢領域,定位十分精准。』省人大代表赫曉東說,三十多年來,他從事的專業一直是新材料與制造、工程力學,在這方面,龍江有優勢,擁有行業領先的團隊和企業。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材料學科是國內領先的優勢學科,每年都有新材料、新型結構應用在航空、航天、國防等領域;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黑龍江省石化院都是國內新材料、復合材料制造領域的優勢單位。 『把產、學、研、用單位組織起來,形成材料、制造產業鏈,將會帶動我省新材料、復合材料制造產業的發展,並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赫曉東還提出,引進人纔要拿出政策、留住人纔要出實招,在培育人纔上下功夫,為用好人纔搭舞臺,真正讓龍江成為創新創業高地、成長成纔搖籃。
數字經濟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昇級
『報告中提到,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轉型昇級,其中特別提到了「數字經濟」。我認為,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昇級」在我省的具體體現。』結合自身企業經營實踐,省人大代表梅章記對數字經濟提出建議。
作為老工業基地,我省傳統工業面臨著資源、能耗、效益等方面的巨大壓力,產業昇級是我省經濟轉型的核心和基礎。梅章記建議政府開發數字化產業服務平臺,推進數字技術在上中下游企業生產、運輸、營銷、金融等環節的運用,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完善更大范圍內供應鏈協調和配置資源的能力。企業是數據的采集者、使用者、交易者,要讓數據成為企業的『創新源』,利用省、市級大數據平臺,帶動輻射全省經濟轉型發展。
梅章記說,當前各地對生產要素的爭奪更加激烈,我省要改變過分依賴土地、資源和勞動力的產業格局,將智能制造作為產業轉型的破局點。一方面,面對市場需求的周期性波動,以智能制造降低綜合成本壓力,以靈活的供給熨平波動。另一方面,向第三產業靠近,向服務型制造業過渡,以柔性生產滿足差異化消費需求,提昇服務效率,幫助傳統產業轉型。
智慧農業
增產增量向鄉村振興邁進
『報告中提到我省糧食新增產量創歷史新高,作為農民代表,我心潮澎湃,充滿自豪。』省人大代表石暢認為,我省連年增收的情況下,還要持續穩產量、提質量、增效益,需要多措並舉,在夯實現有成績基礎上,再謀劃更大產量和發展。
石暢說,目前,農村勞動力逐年減少,機械化智能化程度不高,土地不能連片經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農業生產,他建議,一方面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的政策資金扶持,例如土地超過10000畝的給予資金獎勵,可以把這部分資金給農民,加快土地連片經營,為大型機械作業提供保障。同時,加快農機設備由機械化向智能化轉變,一臺機械能完成二十幾個勞動力的工作,大大節省了成本,提高產量,增加了收益。種地高效,不辛苦,農民收入高,激發了農民種地積極性,慢慢也會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讓農民感受到種地可以獲得好的生活,為鄉村振興助力。
『我會把省人代會精神帶回基層去,把2022年的惠民工程和老百姓一起分享,帶動大家好好種地,種出最優質、最安全的糧食,為我們龍江十九連豐努力。』石暢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