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便民、利民、服務的角度出發,通過抓重點引領示范,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落實見效——
看看垃圾分類的『南崗經驗』
自全市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南崗區按照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重點要求,結合區情實際,適時根據推進情況調整工作重心,從便民、利民、服務的角度出發,通過抓重點引領示范,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落實見效。完善管理機制及分類工作體系
生活垃圾分類,機制是依托,人員是保障。南崗區精心設計,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工作機構和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動員一切可用力量來保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效開展。一是積極構建『黨政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按行業推進、管行業也要管垃圾分類』的領導推進機制。成立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和『一辦五部』工作機構,各街道、部門也都相應組建了生活垃圾分類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南崗區還建立了一支專門乾部隊伍從事攻堅。選派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的乾部進入區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專職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機制。
先後建立完善了工作例會制度、領導責任包保制度、『三報、三辦』(簡報、專報、通報)(交辦、催辦、轉辦)制度、督導考核制度等工作機制。按照『源頭分、分類投、專車運、平臺聯』工作體系,制定《南崗區生活垃圾分類操作指南》,統一標准,定制模板,各行業部門制定本行業垃圾分類操作指南,為全流程迅速推開贏得了時間。
南崗區還充分挖掘人力資源潛力。在區級財政緊張、無力聘用全職督導員、分揀員的情況下,發動黨員乾部下社區,社區乾部、網格員、樓長、保潔員充當督導員、分揀員,較好化解了人員不足問題。
垃圾分類納入物業考核評價信用體系調整重心突出重點推進廚餘垃圾分類
在垃圾分類實踐中,南崗區以街道社區為重點,持續抓好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引導和穩步推進,鞏固成果、夯實基礎。通過『媒體+傳統』的常態化培訓教育,逐步養成居民自覺分類意識和行為習慣。並特邀市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部門對街道社區、行政執法等相關基層管理人員、桶邊督導員、作業人員近500人開展垃圾分類專業知識培訓,同時,南崗區生活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辦公室針對一些物業管理小區垃圾分類推動緩慢、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成立物業管理小區垃圾分類推進專班,組織街道、區物業辦三方聯動,探索建立『屬地牽頭、行業支橕、企業實施、社區跟進』的物管小區生活垃圾分類運行模式。一是明確主體、壓實責任。組織轄區203家物業服務企業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明確物業服務企業是物管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的責任主體,將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物業服務企業的考核評價及信用體系,明確任務,壓實責任,要求物業服務企業必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組織物管人員進行多輪次培訓;各街道辦組織物業服務企業共同制定推進計劃、倒排工期,根據時間節點督促落實;南崗區推進專班堅持一線督導,從宣傳發動、撤桶並點、設施投入、體系規范、分類倒運五個方面現場指導,手把手教物業服務企業怎麼乾。
在實踐中,南崗區還對動作遲緩、拒不履責的物管企業,由區物業辦約談警告,通報批評,紅黃牌警告上報市物業部門記入企業信用檔案;行政執法部門上門督查,進行處罰;對仍不配合垃圾分類的物業小區,拒絕拉運該小區未分類垃圾。
按照全市加強廚餘垃圾分類的工作重點,在穩步推進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的基礎上,將工作重心向『六小單位、九小門店、農貿市場、大型商超、公企單位食堂』的廚餘垃圾轉運調整。為了確保全區公企單位、九小門店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序推進,切實提昇業戶分類意識,南崗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各街道辦事處、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執法工作。各街道辦事處組織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和街道城管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法》和《哈爾濱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規定,對轄區內拒不落實生活垃圾分類責任的公企單位、九小門店和物業服務企業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和《行政處罰決定書》,並將違反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的行為依法列為失信行為,記入企業信用檔案,通過強有力的執法保障,促進轄區單位履職盡職,推動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
目前,南崗區廚餘垃圾專車轉運主要有兩種渠道。一是配合廚餘垃圾運輸單位與各街道辦事處有效對接溝通,與654家餐飲類九小門店、院校食堂、黨政機關、企業單位廚餘垃圾收運協議簽訂工作,由天人瑞合實施廚餘垃圾專業轉運。二是以街道辦事處為主體,南崗區城管局清掃保潔作業隊配合實施專車轉運。
南崗區強化服務觀念,創新了分類垃圾『定點投、巡回收、上門運』組合式垃圾收運模式,解決了公企單位和臨街門店垃圾收運困難的問題。一是定點投。距離居民區集中點位較近的小型公企單位、門店可以直接定點、定時投放至集中收集點。二是巡回收。利用小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電瓶車,車上統一配備收集桶和擴音器,定時定路線巡回收集臨街單位和九小門店廚餘垃圾,臨街單位、門店聽到音樂後,將分類垃圾直接投放至垃圾收集桶中,由巡回收集車統一轉運至垃圾集中收集點;針對廚餘垃圾日產1噸以上的公企單位或物業小區,由廚餘垃圾車隊采取上門收集的方式,點對點收集拉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