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辣辣的小辣椒透著心裡紅
延壽縣加信鎮發展特色種植,全力打造『朝天椒之鄉』
村民采摘朝天椒。
又是一年豐收季,冰城奏響『豐收曲』。在延壽縣加信鎮,豐收『主色調』裡增添了一片亮眼的火紅色。
今年,加信鎮集中打造了新建、太和兩個辣椒示范村,輻射帶動9個鄉村發展特色種植。如今,全鎮602棟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種下的朝天椒喜迎豐收。火紅的小辣椒映紅了鄉村振興路,鄉親們新添了致富門路,腰包更鼓了,生活更美了。
喜豐收
閑置育秧棚變身『致富棚』
『辣椒豐收了!』『我家今年3棟育秧棚都拿出來種上了辣椒』……10月15日上午,走進加信鎮新建村種植基地,連成片的水稻育秧棚裡,鄉親們一邊采摘辣椒,一邊分享著豐收的喜悅。一株株辣椒秧上掛滿了一簇簇火紅的朝天椒,像一串串喜慶的『鞭炮』,為豐收增添一抹絢麗的色彩。
『過去開春育完秧,大棚就閑置了,今年,響應鄉鎮號召,簽了訂單,種了辣椒,沒想到收成這麼好!』村民李延春嘗到了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的『甜頭』。今年,他家一棟育秧棚產出鮮椒4500斤。
『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銷售,訂單種植讓鄉親們增收致富更有保障。』新建村黨總支書記李旭東告訴記者,在鄉鎮的支持下,村裡和山東一家出口企業簽了訂單,統一種植『紅箭99』朝天椒。『這個品種不但高產,而且抗病蟲害能力強,特別適合在咱冰城黑土地上種植。』李旭東掰著手指算了一筆賬,鮮椒每斤2元、乾椒每斤8.5元,按企業給鄉親提供的『保底價』計算,每畝純收益可達5000餘元。今年,村裡共種植朝天椒146棚,可為全村鄉親增收約73萬元。
三步走
搭建辣椒種植加工產業鏈
『作為延壽縣水稻主產區,如何充分利用好育秧大棚,促進鄉親增收致富和產業振興,一直是我們鄉鎮黨委和政府思考的課題。』加信鎮黨委書記高岩告訴記者,過去育秧大棚每年有效利用期只有兩個月。水稻秧苗移栽後,不少大棚就徹底閑置下來。如何利用閑置大棚種植經濟作物,把閑置資源變成致富新路?加信鎮瞄准了朝天椒做文章,分三步走,搭建起辣椒種植加工的產業鏈。
2019年,加信鎮以新建村和太和村為試點,開展了小規模的試種。『當年就取得豐收,這堅定了我們帶領鄉親發展特色種植的信心。』高岩說。
邁好了頭一步,加信鎮順勢而為,不僅引導更多鄉親利用育秧棚種植朝天椒,還由鄉鎮出資,在新建村建起了一座辣椒烘乾塔,鋪設了一條辣椒初加工生產線。
『具備加工能力,纔能提高咱黑土地農產品附加值,我們更有底氣邁出第三步,與山東食品出口企業開展大規模訂單種植,加信鎮的朝天椒搭上了國際產業鏈,賣出國門賺大錢。』高岩興奮地說。
謀發展
聚焦特色產業強鏈補鏈延鏈
如今,朝天椒種植加工已經成了加信鎮在水稻種植以外的又一項主力產業。但發展的腳步沒有停下,加信鎮正朝著『朝天椒之鄉』的目標使勁兒。
加信鎮專門成立了辣椒產業發展辦公室,統一組織生產、銷售和向農戶推廣種植技能培訓。從思想發動、典型帶動、宣傳引領著手,幫助種植戶解決技術問題,進一步拓寬銷路,努力讓育秧棚利用更見效,辣椒的種植面積更廣。
同時,加信鎮還在強鏈、補鏈、延鏈上發力。『我們正在和國內幾家食品深加工企業洽談,希望能合作共贏,為加信鎮的辣椒產業帶來更多發展可能。』高岩告訴記者,未來,加信鎮朝天椒將成為一塊『金字招牌』,不僅有好產量,更有大效益,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