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迎盛會稻鄉飄稻香|2022中國農民豐收節哈爾濱五常分會場側記
農民收割水稻。
金秋九月,冰城沃野遍地金黃,豐收的歡歌四起!9月22日上午,在五常市杜家鎮半截河子村喬府大院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稻田內,鑼鼓喧天,歌聲飛揚。以『慶豐收迎盛會』為主題的黑龍江2022中國農民豐收節哈爾濱五常分會場拉開了大幕。
『豐收,開鐮!』這是鄉親們的節日,更是黑土地上的盛事!伴著舞臺四周的金色稻浪,鄉親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最美大東北》《細說豐年》等節目是鄉親們在盛贊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又一次唱進人們的心坎裡。精彩的節目充分展現了黨和政府系列惠民政策給農村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表達了廣大農民喜獲豐收、喜迎黨的二十大的歡快心情。漫步在金色的田野上,領略龍江大地『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結出的豐碩成果,怎能不為之歌唱。
五常作為農業大市,始終將多打糧、打好糧作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具體行動,率先在全省建成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137.41萬畝,年產70萬噸優質大米,僅大米產業一項就實現收入110億元。
作為五常稻米龍頭企業的『喬府大院』,特別展示了其種植的有機稻田。1000多畝有機稻田內處處能看到『四個農業』的影子,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水稻種植中大顯身手。這片稻田內,立著好幾塊大型電子顯示屏,實時顯示氣溫、濕度等數據,便於管理人員掌握水稻的環境變化和生長情況。雖然水稻已經開始收割,但稻田內仍懸掛著物理滅蟲設施,似乎在向人們展示著自己立下的『戰功』。工作人員介紹,為保障有機品質,園區種植的這1000多畝有機水稻,除蟲主要靠鴨子和這種物理滅蟲燈,效果相當不錯。
近年來,五常市引導農民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從種子繁育到田間管理,再到收獲、儲藏和加工,總共需要27個流程99道工序。通過采取紙膜覆蓋等技術及黑土地保護、優質的灌溉水源和天然的氣候條件等,使五常大米品質不斷提昇。
種子被稱為『農業芯片』,它是五常大米聲名遠揚的強大支橕。五常人自己培育出的『稻花香2號』,經過不斷提純復壯,20多年來經久不衰。五常大米的品牌價值也在不斷提昇,2022年,五常大米品牌價值已達到了710.28億元,連續七年蟬聯地標產品大米類全國第一。
如今的五常,錨定『打造現代農業之都樣板區』的目標定位,精准把握產業振興這個著力點,將繼續發揮五常大米產業的引領作用,從『品種、品質、品位、品相、品牌』五個方面,對大米產業進行整體謀劃布局,深入挖掘釋放大米品牌價值和產業潛能,提昇『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層級,探索豐富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以大米產業興旺帶動鄉村百業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