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上開新局 砥礪奮進譜新篇
道外區今年將重點實施『七大行動』推動高質量發展
記者從道外區了解到,2022年,是該區全力建設特色產業集中區、歷史文化傳承區、社會治理示范區、美好生活共享區、生態宜居品質區『五區』開局之年,道外區將重點實施產業平臺提檔建設行動、特色產業集群攻堅行動、城市品質優化改善行動、鄉村振興提質增效行動、生態環境治理保護行動、社會治理創新突破行動、民生福祉保障昇級行動等『七大行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道外,以高質量發展的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建設特色產業平臺,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在產業平臺提檔建設行動方面,道外區將加快建設『一山兩水三區』特色產業平臺,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以『一山』(天恆山)建設完善生態。圍繞打造集『生物世界、科普研學、四季運動、文化旅游』等功能於一體的近郊核心景區目標,編制完成天恆山風景區控詳規劃。啟動花徑源、松香游園兩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百畝花海』面積增加到150畝。全力招商引資,盡快引入戰略合作伙伴,啟動生態修復。
以『兩水』建設拉開骨架。圍繞建設松花江濱水產業帶、阿什河沿岸經濟帶和江灣新區目標,高質量做好產業布局規劃。依托松花江沿線,水泥廠東側重點布局康養、旅游+濕地+農業,啟動濱江汽車營地微度假小鎮、溫泉康養小鎮項目,確保宜康養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白魚泡老年醫療護理院項目三期工程竣工;水泥廠西側重點布局商業、總部、高品質濱水社區,統一謀劃、分步推進新一地區開發改造。依托阿什河沿線,西側城區重點布局商貿和工商混搭產業,規劃建設先鋒路汽車文化產業園區,啟動控詳規劃編制和招商引資;東側新區重點布局現代物流和傳統工商產業,持續推進啤酒文化旅游小鎮建設,啟動實施廣正汽車產業園和哈東企業總部基地二期項目建設。
力爭『三區』建設粗具規模。圍繞建設三區帶多園發展目標,全力推動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接續實施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回應社會各界及百姓關切,以『聚人氣、興業態、強功能』為目標,宜居則居、宜商則商、宜業則業、宜游則游,整體規劃分步實施街區建設。以靖宇街為中軸,引導『老鼎豐』『裕昌食品』『商委紅腸』等道外老字號建設旗艦店,打造現場展示、制作體驗、參觀游覽等新型經營模式,加快恢復步行街原始風貌。研究制定《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完善一、二期業態布局,啟動三期基礎設施建設和歷史建築修繕。以打造松光電影基地、大羅新潮文化IP為重點,規劃建設古玩舊物、餐飲美食、萌寵樂園、外埠商會、演藝文化主題街區,博物館群、藝術家村、非遺傳承人工作室星羅棋布,全力推動消失的老品牌活化,現存的老字號復興,傳承的老手藝創新,努力將中華巴洛克打造成為解鎖歷史的『時光密碼』,中心城區的興業寶地,沈浸中西的奇幻旅程,商市文化的精神家園。接續實施哈東商貿物流產業園區建設。按照打造國家級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中心定位,完善調整園區總體規劃,合理釋放土地資源,為產業發展提供空間。完成傳化智能公路港周邊高壓走廊遷改工程,啟動建設二期項目、配套社區和團結東西9路、團結南北14路等工程。引導華南城產城融合發展,實施華南城物流園二期項目,推動乾龍智慧物流園區建設。
接續實施寒地產業園區建設。按照打造特色突出、產業集聚、規模發展的目標,啟動50萬平方米核心起步區建設,大力引進智慧供暖、冰雪裝備、耐寒材料制造等項目。
開展『三大攻堅戰』,做大做強重點產業
在特色產業集群攻堅行動方面,道外區將圍繞建設商貿物流業、新型加工業、汽車銷售服務業、特色旅游業、傳統工商業等五大特色產業集群,做大做強重點產業。
開展產業項目攻堅戰。計劃實施億元以上重點產業項目15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按照『依托物流招結算、依托商貿招生產加工、依托文化招開發運營、依托山水招生態旅游』思路,精准對接招商。引導大新鞋城等企業投資建設加工基地或『代工廠』,推動禧龍國際家居建材博覽中心、瑪克威商廈試行集中統一結算模式。
開展營商環境攻堅戰。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高網辦比率。加強重點領域政府誠信建設,依法依規開展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工作。搭建政企交流平臺,定期舉辦『道外區企業家發展論壇』,建立常態化走訪制度和重點企業包保服務專班,營造親清政商關系。堅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開展改革創新攻堅戰。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整合盤活國企資源。謀劃建設民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啟動規劃編制和專項債券資金申請,與哈工大、哈工程、黑工程建立校地企聯合技術攻關中心,通過揭榜掛帥的方式引進高層次人纔,解決企業生產難題。實施投資8億元的雙創科研基地和人纔公寓項目,打造產教融合型企業集群,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昇級。在雨潤南極市場試點建設政府主導、市場投入、業戶參與的大型電商平臺,創新商貿企業經營模式。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20項民生實事
在城市品質優化改善行動方面,道外區將強化整體規劃引領,全力推進老城改造、環境治理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老城更新改造,有序啟動剩餘棚戶區改造,確保二十道街地段等4個棚改項目征收淨地,接續做好17個老舊小區100萬平方米改造,因地制宜實施綠化、道路等配套建設。
強化城市綜合管理,加大行政綜合執法力度,保持拆違高壓態勢,堅決遏制新增違建。深入推進垃圾分類,謀劃建設東部垃圾轉運站和建築垃圾消納場。繼續提高環衛作業標准,不斷擴大機掃水洗覆蓋面,高質量做好清冰雪工作,全面提昇城區環境衛生質量。
提昇服務承載功能,加快推進道路維修、公廁管護、綠化彩化等建設,昇級改造古梨園、太平公園,打造2條特色景觀道路,繼續推進三溝慢行綠道工程建設,完善文體、休憩等配套設施。接續實施松花江南岸道外段綜合改造,打造親水玩水賞水平臺。
此外,在鄉村振興提質增效行動方面,將把農村產業振興和鄉村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在生態環境治理保護行動方面,將以更高標准、更嚴舉措保護好藍天白雲、綠水青山這一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擦亮道外區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在社會治理創新突破行動方面,將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社會治理模式,確保社會安定有序,群眾安居樂業;在民生福祉保障昇級行動方面,將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好建成20個居家養老服務驛站、新行政服務大廈建成投入使用等20項民生實事。
道外區將持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堅持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乾部的『擔當指數』提昇富民興區的『發展指數』,以政府的『辛勞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