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幸福底色』打造魅力冰城『金名片』
哈爾濱文旅產業十年高質量發展,不斷以軟實力增強城市競爭力、提昇市民幸福指數
《燈塔》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已成為推廣城市的金名片。
十年聚力發展,十年奮進前行。
從文化藝術的全面繁榮,到精品創作的『高峰』迭起;從公共文化服務的日趨完善,到便捷惠民的效能提昇;從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到借勢文旅的雙向轉化;從產業實力的穩步夯實,到深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從藝術交流的溝通拓展,到城市競爭力的顯著增強……
十年來,哈爾濱文旅產業繁榮發展,不斷賦能發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綠水青山與冰天雪地間繪就的大美畫卷中,以昂揚進取之姿,踏上創建『冰雪文化之都』的新征程。
凝心鑄魂向『高峰』不斷邁進
2021年5月4日,國家大劇院舞臺上燈光亮起,二樓觀眾席中奏響的嘹亮管樂,猶如『新征程的號角』,與舞臺上的交響樂隊形成和鳴,象征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新輝煌……這是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哈爾濱交響樂團與國內優秀樂團共同委約創作的大型主題交響曲《燈塔》的首演尾聲,是十年來哈爾濱文藝創作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的精品力作之一。交響音畫史詩《千裡江山》,交響序曲《啟航》《慶典序曲》等委約作品也以其充滿民族韻味的中式風骨、恢宏深情的大氣演繹、盛世祥和的激昂呈現而廣受好評。
在《燈塔》首演一周前,由哈爾濱5家藝術團體近300位優秀藝術家聯袂演出的交響芭蕾晚會《春·歡樂頌》,是成立還不到兩年的哈爾濱芭蕾舞團繼全息芭蕾《冬日夢幻》等原創作品後又一部向世界展示實力與水准的作品。16部優秀作品的創作演出,短短兩年就讓哈爾濱芭蕾舞團躋身全國優秀芭蕾舞團行列。哈爾濱芭蕾舞團與哈爾濱交響樂團的攜手合作、優勢互補,為冰城打造了高雅藝術的旗艦矩陣。
話劇《任務》、音樂劇《情動哈爾濱》、木偶劇《鶴鳴》等一批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歌劇《江姐》、兒童劇《秘密在腳下》等多部優秀作品的創作演出,用藝術精品凝心鑄魂,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精神力量。舞蹈《紅高粱》等劇目在全國權威文藝評獎中屢獲殊榮,推動了冰城文藝創作由高原向高峰的不斷邁進。
便捷優質讓群眾更加幸福
十年來,隨著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廳、哈爾濱博物館、哈爾濱音樂博物館等諸多公共文化場館,與2727個綜合文化站和文化服務中心、2203個文化廣場的建成使用,全市公共文化設施四級網絡覆蓋初步形成。智慧圖書館、數字文化館等公共服務數字化平臺的建設,20餘項公益性群眾文化輔導班的開辦,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等,讓市民的文化獲得感不斷增強,幸福指數不斷攀昇。
『哈爾濱大劇院建成後,我在這座世界最美建築中不僅看過「月光女神」莎拉·布萊曼、世界男高音之王何塞·卡雷拉斯音樂會,捷傑耶夫執棒的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音樂會,還看過克裡姆林宮國家芭蕾舞團演出的《天鵝湖》等多部世界頂級劇目。』市民張先生說,他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麼多的高端演出。而公共服務數字化平臺則將藝術培訓、活動展演等通過網絡雲端呈現,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豐富的線上公共文化服務。
多年來,好歌大家唱、市民嘉年華等一批群眾文化品牌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市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哈爾濱圖書館接待讀者近千萬人次,開展各類讀者活動2000多場次;常年活躍在基層的778個文藝團體、351個文化大院、37261名文化志願者年均參與各類公益演出近萬場,組織『戲劇下鄉』等專題文化下基層活動百餘次。
從線下到線上,從城市到鄉村,便捷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真正惠及到了基層百姓。
回歸社會讓文物綻放光彩
文物承載著燦爛文明,傳承著歷史文化,維系著民族精神,也凝聚著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作為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哈爾濱不僅有著東北民主聯軍前線指揮部舊址、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等百餘處充滿紅色記憶的不可移動文物,還有松花江濱洲鐵路橋、猶太老會堂、金上京會寧府遺址等有著深厚文化底蘊與藝術、歷史價值的重要文物。
通過對全市16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的全面修繕和有效利用,哈爾濱的文物保護狀況逐年改善。在『堅持保護第一』的前提下,索菲亞教堂、猶太老會堂等不可移動文物的免費開放,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重新綻放光彩。
利用老市委辦公區建成的哈爾濱博物館群,不僅突出了城市多元文化的特點,也讓歷史文物『活』了起來。十年來,遍及哈爾濱市區的70家博物館,年接待觀眾53萬餘人次。2021年,市屬重點博物館率先在東北三省實施夜間開放,在周末和重要節日延長夜間運營時間。既為城市夜間經濟發展賦能,也為市民和外來游客的夜間活動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賦予文化遺產更多旅游功能,文旅資源雙向轉化成效明顯,真正讓文物和非遺資源融入生活、回歸社會、服務民眾。
全面昇級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
文旅產業是拉動哈爾濱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提昇人民生活品質的幸福產業,『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在這裡落地生根,文旅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十三五』期間,4.06億人次的游客接待與6271.3億元的旅游收入,連續5年民航客運吞吐量居東北四大機場首位,讓哈爾濱成功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2019年,哈爾濱的旅游經濟效益達到高峰,全年總游客量9579.74萬人次,總收入1575.66億元,僅3個月的冰雪季,全市接待游客就達2339.4萬人次,總收入391.7億元,連續四年位居中國冰雪旅游十強城市榜首,持續多年成為全國冬季最熱的旅游城市。
為打造冰雪文化之都,推動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而出臺並實施的《哈爾濱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經濟)發展規劃(2022—2030年)》、《哈爾濱市支持冰雪經濟發展若乾政策措施》和《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實施文化引領、國際化、產業延伸、投資導向、生態優先五大戰略和構建『一心、兩帶、六大工程、三個支橕』的『1263』冰雪產業發展格局,以及具體行動措施,為冰雪文化之都的建設繪就了一幅大美藍圖。
冰雪大世界、冰燈藝術游園會等『老字號』產品的改造昇級,伏爾加莊園等『新字號』項目的深入開發,哈爾濱正在不斷將地方冷資源變成全球熱產品;帽兒山景區等避暑產品的乘數效應,讓哈爾濱躋身全球避暑名城百家榜20強,位列中國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三甲。十年來,哈爾濱旅游『冬強夏弱』的結構特征得到根本改變,綠生態和冷資源優勢被充分釋放,實現了四季協調發展的全面昇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哈爾濱文旅產業通過多項助企紓困政策為行業提振信心。其中,僅『冰城樂享消費季』活動,就投放文旅消費券5300萬元,推動文旅消費迅速回暖。而面向全國推出的『哈爾濱48小時惠游卡』等活動,則帶動游客直接消費3.08億元,惠及2100餘家涉旅企業。
哈爾濱文旅產業的穩步發展,離不開交流合作。當選2018『東亞文化之都』,讓哈爾濱同16個國際友城和十餘個『文都』城市間的合作持續加強,以文化軟實力帶動城市競爭力。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等眾多品牌活動已成為增進文化認同,推廣城市的金名片。
十年,是時間的標尺,也是發展的刻度。未來,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堅持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哈爾濱文旅產業將更加奮發努力、篤定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