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飯碗』盛滿更多優質『冰城糧』
哈市全面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建設可靠的『大糧倉』,當好穩固的『壓艙石』
冰城黑土地孕育豐收的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
7月冰城,熱情似火。走進五常、方正、延壽、通河『四大米鄉』,阡陌交通、水網縱橫、稻苗青青。藍天白雲下,辛勤勞作的鄉親們,機器轟鳴的加工廠,還有又一次豐收在望的田野……構成了一幅幅幸福畫卷。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產自黑龍江,其中五分之一產自哈爾濱……黨的十八大以來,哈市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毫不動搖抓好糧食生產,全面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建設可靠的『大糧倉』,當好穩固的『壓艙石』。黑土地上的連年豐收,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貢獻著冰城力量。
提高綜合效益讓農民敢種糧、種好糧
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7月10日,記者走進方正縣松南鄉富硒水稻標准化種植基地,萬畝高標准稻田連成一片,蔚為壯觀。
『眼下,正是水稻拔節孕穗期,也是穩產高產的關鍵期,得做到促與控相結合、防與治相結合,給今年的豐收再加把勁兒。』烈日下,方正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農藝師們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稻農采取病蟲害防治、增施肥料、排灌控水等一系列農藝措施,保證水稻安全抽穗,實現穩產高產。
『沒想到今年的水稻長得這麼好,把夏管搞好,秋天豐收准沒跑兒!』松南鄉水稻種植大戶吳國義興奮地說。這位種了30年糧的『老把式』,真切地感受著黑土地上的新變化:『過去水稻產量低,現在畝產超過1500斤;過去種幾十畝水稻,要全家上陣,現在我一個人就能行;過去是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現在是合作社裡抱團兒發展。』
松南鄉被譽為方正縣的『米袋子』,每年穩定水稻種植面積7.7萬畝,水稻年產量超5.7萬噸。松南鄉支持龍頭企業黑龍江秋然米業有限公司牽頭成立『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戶』農業產業聯合體,6家合作社加入聯合體,3500戶水稻種植戶與企業簽下種植訂單,稻米從種植到銷售實現『六統一』,『方正大米』產量更高、品質更好。
『方正大米』實現『質』『量』雙豐收,是哈市持續抓好糧食生產,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哈市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開闢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勢。一方面,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夯實糧食生產物質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服務社會化和生產機械化,提高糧食經營效率,提高種糧綜合效益,讓農民敢種糧、種好糧。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打造『冰城糧』增產提質之鑰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7月,在延壽縣加信鎮水稻種植基地內,稻田精細化管護正酣。『這個黃色的罩子,就是我們推廣的太陽能誘捕器,可以防治多種蟲害,關鍵是對莊稼和土壤無毒害、無污染,效果非常好。』延壽縣信合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姚宏亮邊走邊介紹。合作社萬畝有機水稻,全部處在可視化、全感全控智慧型農業氣象服務平臺的實時監控中。通過農業氣象大數據采集分析,實現了農業由『靠天吃飯』到『用天吃飯』的轉型。
『糧』來自良田,更來自良技,冰城沃土『藏』著作物的根脈,也『藏』著人們的豐收和希望。走進五常市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讓人眼前一亮。這個投資4500萬元建設、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的『中心』,以雲平臺和大數據為支橕,服務農業生產全過程。『水稻溯源服務體系』主要服務於水稻生產,通過確地塊、確種子、確投入品、質量檢測、新一代防偽碼防偽,實現五常大米從種子到種植、加工、銷售全程保質、保真、可追溯。五常市主要農業產區布置264個攝像頭和傳感器,通過大數據監測分析,進行病蟲害防治、農時技術發布,指導農業生產。農民通過手機終端把問題發送到平臺上,通過自動反饋和專家『面對面』溝通。
建設好高標准良田、守好『耕地中的大熊貓』,實現『藏糧於地』;育良種、選良方,讓科技賦能現代農業,實現『藏糧於技』。冰城正在打造增產提質之鑰,讓『中國飯碗』越端越牢。
不斷夯實產業基礎讓『中國飯碗』成色更足
『把糧食安全責任擔在肩上,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我們有能力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讓「中國飯碗」成色更足。』市糧食局牽頭組織舉辦的糧食安全縣長責任制考核培訓班,發出了擲地有聲的承諾。
糧食安全,重於泰山。構建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是端牢『中國飯碗』的關鍵一環。為把好質量關,哈市建設完善1個市級、12個縣級糧食質檢機構,構建以市級為骨乾、縣級為支橕,適合本市市情和糧情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冰城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基本完善,糧食質量安全監管、風險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能力顯著增強。
不僅吃得飽,還要吃得好。糧食安全,更需要品質安全。在保障供給數量的同時,哈市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建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不斷顯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正成為趨勢。截至2020年末,哈市優質糧食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全市45557套農戶科學儲糧裝具進入農家院,16個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全部建成並投入運營,香坊區、五常市、巴彥縣、木蘭縣、方正縣、延壽縣被納入『中國好糧油』示范縣建設支持范圍。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參與優質糧食工程,強化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形成『廣大農民種好糧、收儲企業儲好糧、加工企業銷好糧、人民群眾吃好糧』的局面。
不斷深化優質糧食工程,調整優化糧食種植結構,提高綠色、優質、特色糧食產品供給能力,滿足群眾高質量生活消費需求。『冰城大糧倉』正蝶變成全國『綠色大廚房』,將成色更足的『中國飯碗』牢牢捧在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