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日益臨近,在經歷了漫長而緊張的復習備考之後,多數考生都產生些許疲憊的狀態,感受到焦慮、緊張的情緒。這類情緒的出現,除了與考生本身的生理、心理因素有關外,也與考生的能力、設定的目標及家長的陪伴質量有密切關系……21日,哈爾濱日報記者專訪哈爾濱市第47中學心理教師姜華,針對中考考前廣大考生和家長的心理調整給出建議。
正視壓力,管理情緒,要明確出現情緒波動是正常現象
隨著中考的臨近,部分考生會出現對考試產生害怕、懮慮、不安等情緒,對考試結果缺乏信心,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有的還伴有頭痛、失眠、食欲不振、脾氣暴躁、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頭腦發木等反應。心理學研究表明,考前適度的焦慮有助於發揮考生的心理潛能,會促進學生全面、認真地復習,從而達到良好的考試效果。但過度的焦慮則會抑制大腦,影響備考的狀態,造成緊張和慌亂,不利於考生的復習和臨場發揮。
因此考生和家長要明確,出現情緒波動是正常現象。應有意識地調整,掌握一些調整情緒、緩解壓力的方法,就能變壓力為動力,從而促進備考和考場上狀態的發揮。管理情緒可以通過『說、寫、畫、唱、動』等方式進行。即說,考生可以找能理解又能給予指導的人(如:同伴、老師、父母等)說出自己內心的焦慮與煩躁,合理表達一下自己的緊張情緒,給自己的心理來一個清掃;寫,寫出自己的擔心和優勢,通過書寫對比,客觀地發現自身的潛能;畫,隨意涂鴉,可以通過彩筆、圖案及勾畫的過程表達情緒;唱,聽聽音樂、輕聲哼唱,釋放壓力;動,伏案時間長、學習累、感覺大腦有點木的時候,適當地跳繩、散步、踢毽子、跑步、騎車等適度運動。哪種方法對於考生管理情緒、釋放壓力更有效果,選擇因人而異。考生可以有意識地選擇,從而幫助自己保持情緒平和、穩定,調整考前的狀態。
合理定位、淡化結果,做到過程和結果的分離
考生對自己的應試水平須有准確、客觀的估計,從實際出發,確定適當的考試目標和期望值,給自己一個准確的定位,切忌好高騖遠和與人攀比。引起考生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諸如考不好不能進重點高中、沒法向父母交代等無端的擔懮,這種擔懮不但於事無補,反而影響了平時的復習和臨場的發揮。所以,在臨近考試時,考生要做到過程和結果的分離,即考生只要注重平時的復習,努力提昇自身知識水平就行了,至於考試結果則不要過多地考慮,持續提醒自己『只要自己盡力就行了』。
注重效率,開夜車的同學要適度調整睡眠,使大腦的興奮點與中考時間同步
很多同學考前復習可謂分秒必爭,這樣往往使大腦處於持續的緊張狀態,反而不利於所學知識的系統化、條理化。所以,考生在復習時要集中精力、注重效率、講究方法,在大腦疲勞時要即時休息、即時調整。建議考生考前幾日制訂一套系統全面的復習計劃,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合理安排備考時間。考前每天都要做一定的練習,但強度不要太大,主要是為了保持狀態。習慣於開夜車的同學,可以適度調整睡眠和起床時間,以使大腦的興奮點與中考時間同步。如果考生晚上睡得不好,要以平常心對待,順其自然,建議不要自主判斷、輕易服用安眠類藥物。另外,在學習之餘,可進行其他活動加以調節,做到勞逸結合。
多方准備、從容上場,家長切忌考前刻意調整飲食
在飲食調整方面,考生在考前階段要在飲食方面保持清淡衛生,多補充一些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雞蛋、瘦肉、肝、牛奶、豆制品等,多吃蔬菜和水果,這些有助於增強體力和記憶力。需要注意,家長切忌考前刻意調整飲食,引起考生的不適應。
在備考准備方面,考生可以按照考場要求,提前准備考試所需的文具、證件,還要根據天氣情況,准備好雨具等。
在熟悉考場方面,考生和家長要在考試前一天到考場了解一下情況,熟悉熟悉環境,並對從住處到考場的行車線路和所需時間做些調查,做到心中有數。
最後,哈爾濱日報和姜華老師希望所有考生都能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水平,金榜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