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加快推進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切實改善群眾生活環境
老舊小區改造是中央重視、群眾期盼的民生工程,有利於提昇城鎮品質和百姓生活質量。加快推進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對於改善群眾居住環境、美化城市形象、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按照『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兩促進』的要求,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切實改善群眾生活環境。當一個個原本老舊的居民小區經過改造後重新煥發生機,百姓也切身體會到了住建部門帶來的民生福祉。疫情防控、工程質量兼顧,471個小區『舊貌換新顏』
作為一項惠民工程,老舊小區改造不僅可以提高居民居住品質、維護社會穩定,還有助於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形象。
近兩年來,哈爾濱市搶抓國家支持老舊小區改造的有利契機,采取分期分批組織實施方式,對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住宅實施綜合性改造。據統計,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市住建局全面兼顧疫情防控和開工復工,2020年以來共實施改造老舊小區近2700萬平方米,涉及471個小區、4175棟樓,佔哈市計劃改造任務量的47%,40萬戶市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老舊小區通過街區整合、封閉管理、健全設施、引入物業等,由原來的『單散樓院』變為『規模小區』,實現了舊貌換新顏。
在充分征得市民同意的基礎上,2021年新開工項目按照應改盡改、能改盡改的原則,確定年度老舊小區改造總體內容共45項,分為必改項目、業主選擇項目、增建運營項目三大類。其中,必改項目共32項,涉及房屋本體、庭院道路、無障礙設施、垃圾分類等改造;業主選擇項目共4項,由業主自行選擇是否更換室內自用設施設備及加裝電梯等;增建運營項目共9項,根據老舊小區客觀條件,科學整合利用公共空間和資源,建設停車、養老、托幼、便民商超等經營服務設施,改造後由社區統一運營管理。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堅持整體改造,原則上10年內不再重復施工。
以『民』為本,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生活需求
拆除違法建築、增設停車泊位、打通小區內部道路……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根本在『民』。一直以來,哈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遵循的根本出發點,也是從群眾實際出發,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的生活需求。
市老舊小區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21年老舊小區改造遵循以街坊格為單位,實施街區改造,對街坊格內全部房屋建築和基礎設施進行統一改造與完善;對街坊格內分屬不同物業服務區域的,按照一個物業服務區域統一整合。統籌考慮街坊格周邊的人文和地理環境,保持整體協調。對實施老舊小區改造范圍內的違法建築予以拆除,對亂圈亂佔、亂堆亂放等違規行為予以清理和糾正,騰挪出公共空間進行合理利用。
通過民意調查,停車難是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為此,老舊小區改造在兼顧小區綠化、休閑的情況下,盡量增設停車泊位,緩解停車難問題。具備條件的小區,將引入社會資本增設公共停車設施。合理規劃小區庭院道路,采取小區內部道路打通和周邊市政道路利用相結合的方式,保證消防、醫療救護等應急車輛能夠到達小區內每棟建築。施劃禁停標識,強化管理。重點解決屋面滲漏、冷屋子、吃水難、排水堵塞、黑樓道、建築立面殘破等問題。
香坊區東鷹小區、威朗小區利用『舊改』契機,打造『人性化小區』
位於哈市香坊區贛水路上的東鷹、威朗兩個居民小區均建成於1997年,『樓齡』達20多年。今年,兩個小區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共涉及26個單元、382戶,總改造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
香坊區六順街道辦事處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舊改過程中,他們充分聽取民意,爭取讓居民早日擁有宜居、舒心的生活環境。比如,東鷹小區A棟路面、威朗小區3號樓前路面等多個地區,均未列入改造計劃。但居民們普遍反映該路段坑窪不平,不具備使用功能。後經多方協調,施工部門對這些路段也進行了翻新改造。針對小區部分業主提出的自願加裝電梯的申請,相關部門也積極配合,在本單元內公示初步設計方案。目前,電梯已整體安裝完畢,預計將於近期投用。
舊改工程後期,六順街道辦還分別以黨建、垃圾分類為主題,著手創建了文明樓道、綠色樓道,打造讓居民真正認可的『人性化示范小區』。
南崗區恆順小區加裝無障礙設施,小區功能『換代昇級』
恆順小區位於哈市南崗區馬端頭道街110號。自2020年6月啟動改造工作以來,小區共改造4棟居民樓19個單元377戶,改造面積28120平方米。上述工程於今年9月30日竣工。小區舊改工程重點增加了無障礙設施和休閑設施改造,極大方便了小區內行動不便人群的出行。
小區改造期間,施工部門拆除了小區內的違法建築,對屋頂重新做了防水工程,並進行了外牆保溫、樓道粉刷等工作,同時還配套了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改善了小區環境和城市面貌。舊改施工中還重新規劃設計院內布局,將原來278平方米的荒地改造成停車場,新增停車泊位83個;還增加了文化牆,為11個報箱刷油漆,為街道和社區提供宣傳陣地。
針對該小區殘疾人和老年人『康復進家庭,家居無障礙』的期望,舊改指揮部決定把小區無障礙改造作為重點,對進出門坡道進行了改造,為營造完善的無障礙居家環境和老弱病殘人員居家康復、提高自理能力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
道裡區撫順街區『單散樓院』變身『規模小區』
2020年6月,道裡區撫順街道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街道下轄的五個社區(除三供一業的庭院樓房外)整合劃分為地德裡、安祥、撫順三個小區進行改造。改造范圍涉及居民樓122棟、建築面積84.8萬平方米。
改造初期,社區發動庭院長、單元樓道長、熱心居民參與到改造過程中,對樓體粉刷、屋面防水等工程進行現場監督,同時率先組建成立物管會,選聘優質物業企業進行試用服務、提前介入,與施工單位進行對接,派專人現場監督改造工程質量。
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撫順轄區整個樓體不僅『舊貌換新顏』,還實現了安防技防,轄區整個樓宇庭院街路有極大改觀、居住環境煥然一新。年底前,在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的同時,撫順街區讓轄區居民享受到物業管理改革的成果,享受到物業企業的優質服務,讓居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道外區紅河五街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標段黨旗飄
始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紅河五街區,建築面積約10.99萬平方米,共16棟樓、1664戶居民。2020年4月,紅河五街區率先在全市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拉開了道外區舊改工作序幕。
自從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開始之後,紅河五街區的退休老黨員孟學斌就作為居民代表參與改造工作。談起感受,他說:『讓居民參與到改造中,徹底打開了居民和施工方的溝通渠道。居民的疑問都被解開了,真正做到了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像孟學斌這樣的退休黨員和居民代表,廣泛存在於道外區各舊改標段中,在基層黨組織的發動下,在黨性原則的引領下,積極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充分營造了『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和變『要我改』為『我要改』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