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田野上 『豐』景這邊獨好『
秋收隊員』錯峰下地、分散乾活,幫鄉親們顆粒歸倉
大型機械收割莊稼。
『錯峰下地,分散乾活,做好個人防護,做到防疫秋收兩不誤……』10月9日清晨,巴彥縣松花江鄉民勝村裡,大喇叭又響起了秋收提示,不用特別安排,『秋收隊員』們自覺地分批出門,下田義務幫鄉親們收糧。
一臺臺聯合收割機在玉米地裡馳騁著,一走一過就『淨地』了,一輛輛運糧車排隊守在地邊等著裝車,現代化大機械已成為秋收的絕對主力。跟在『鐵牛鐵馬』身後,呂軍和幾位鄉親在撿拾著收割機掉落的玉米棒,他們互相間隔著幾米遠,在搜索中前行,像極了油畫中的場景。
『咱黑土地產出的好糧,可不能浪費,這都是鄉親們用汗水換來的,一粒也不能浪費。』呂軍手腳麻利,邊說著話,邊把撿回的玉米棒送上了運糧車。
呂軍是村裡的種糧大戶,種了半輩子玉米。今年,他把自家的400畝玉米地托管給合作社種植。『合作社負責統一種植收割,我享受旱澇保收,咱得了實惠,還給農業現代化作了貢獻。』呂軍說。
地交給合作社規模化種植,家裡400畝玉米也已收割完畢,原本省心省力的呂軍卻沒閑著,他報名加入了村裡農機合作社組織的『秋收隊』,幫著沒完成收割的鄉親們收糧。『有這些「大家伙」唱主角,累不著啥。』呂軍說,參加秋收隊的鄉親們都很盡心,每一次彎腰,就等於給鄉親們家的糧倉又添一把收成。
抗疫期間,巴彥的秋收『豐』景也與往年不同。按照巴彥縣疫情防控期間的秋收生產要求,為減少人員流動,合作社所有參加秋收人員實行統一管理、統一住宿。這幾天呂軍沒回家,吃住都在合作社裡。『吃是分餐吃,住是分屋住,每天就是合作社、莊稼地兩點一線。』雖然也惦記家,但呂軍說:『疫情防控是頭等大事兒,咱得遵守規定,全力配合。』
『今年真是個難得的豐收年!』又送走一車糧,呂軍直了直腰感慨著。他家400畝玉米地大豐收,呂軍說:『我盤算過了,今年能收入20萬元!』
疫情防控保秋收,不誤農時抓生產,呂軍和鄉親們為保持距離,在田間地頭也少了聚堆交談,但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他們喜上眉梢的踏實感藏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