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氣質雙提昇冰城滿滿文明范兒
環衛人李立新講述她眼中的城市環境秩序蛻變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哈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各行各業搶抓機遇、發揮優勢、迎難而上,錨定目標、凝心聚力、狠抓落實,湧現出了一大批踔厲奮發、勇擔使命的最美奮斗者,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奮斗精神,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引領示范、勇毅前行。
本報今起推出『前行者說』專欄,通過前行者們的講述,展示冰城優秀兒女昂揚奮進的精神面貌和城市的日新月異,激勵引領全市上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投入到各項發展工作中,進一步凝聚起高質量跨越發展的磅礡力量。
忙碌時,李立新常常在環衛車上簡單吃口飯。
每一天都有無數冰城人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他們是哈爾濱歷史的創造者,也是城市變遷的見證人。環衛工人李立新就是其中之一。
從當年的大學生環衛工,到香坊清潔二中心副主任,再到哈爾濱市勞動模范,一路走來,李立新的青春、辛勞與生活,和冰城街頭巷陌緊緊聯系在一起。近日,李立新向記者講述了她眼中10年來冰城的城市環境蛻變。
大學生當起了環衛工
1991年10月,20多歲的李立新從北京體育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哈市香坊區環衛部門工作。在那個大學生稀缺的年代,她回到家鄉掃街,讓很多人驚訝。
公濱路是哈市的一條重要交通樞紐,也是李立新的工作場所。『那時候,每天4點我就要拿著一把大竹掃帚上街了。經常會發現馬路中間有塑料袋在飄,需要立刻追上去撿起來,每天我媽都囑咐我工作時要注意安全。』李立新說,這種情況持續多年,直到2016年前後纔陸續結束。現在,像公濱路等車流量大的區域基本都是機械化水洗清掃作業,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保證了作業人員安全。
掃不乾淨的無力感消失了
相對於南方,冰城的環衛工人冬季清冰雪更苦、更累。她回憶,10年前清冰雪的大型機械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雪一旦被車輛軋實,就得用鏟子在路面敲,一點點把路『啃』出來,一條街幾天都清不完,工人作業時間長、效率低、安全系數低。
現在,城市清冰雪作業方式已發生明顯改變。車行道上的積雪都是機械化作業,大型滾刷車、破冰機、拋雪車等各種機械組合作業。環衛工人要做的只是把機械清理出來的雪攢成堆然後裝車運走,一場大雪過後,第二天主乾路面就清根見底,『效率提昇不說,環衛工人也不用冒著風險在冰雪路面上作業』。
在李立新看來,近幾年,哈市街頭乾淨指數明顯提昇,平時能看到的塵土也非常少。『以前,我們掃街時經常有一種無力感——就是覺得天天掃,街上的塵土咋還掃不淨呢?後來注意到,在主次乾路外,一些小街背巷還都是土路,人走車行,風再一吹,周邊就會有塵土。』李立新說,如今城市建設越來越好,想在城區裡找到土路已經很難,環衛工人那種掃不乾淨的無力感也消失了。而且,近年來為了保持街面乾淨,在環衛工人掃街之外,專業機械時常對街路展開水洗,進一步減少了路面可能出現的揚塵。
從『掃大街的』到『城市美容師』
長年堅守一線,李立新感觸最深的就是公眾對環衛工人職業的尊重感越來越強。『以前就被稱為「掃大街的」,聽了也有些難過。』李立新說,如今環衛工人的待遇提高了,環衛人被稱為『城市美容師』,很多商家門店都主動為環衛工人提供歇腳、喝水的愛心驛站,不少愛心志願者會在隆冬送來熱豆漿以表達對環衛人付出的感激。
在李立新看來,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文明素養也在持續提昇。如今她和同事們在街上巡視保潔時,基本看不到有人隨地亂扔包裝袋等現象了。隨著垃圾分類不斷推進,街頭各類垃圾箱也比以前增多,『我們發現把垃圾分類扔進垃圾箱裡已經成為冰城市民的一種習慣。有時還會遇到市民將手中的果皮紙屑等投到我們手裡的垃圾袋中,這樣的文明行為讓我們環衛人倍感欣慰。這個城市,是大家共同的家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