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管』讓城市交通擁有『智慧大腦』
哈市不斷推進公共交通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提昇群眾出行滿意度
交通出行與每個市民息息相關,每年大幅增加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給交通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考驗。全市『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以來,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改進工作作風、增強工作實效,堅持人民至上,依托『哈爾濱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項目有力支橕,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充分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昇治理能力,不斷推進公共交通數字化轉型,助推行業管理提質增效,進一步提昇群眾出行滿意度。
優先廊道讓公交『快起來』
近日,記者於早8時來到道外區南直路,由於去年投入使用的南直路公交優先廊道,以往擁堵的路段,目前公交通行非常順暢。特別是早晚高峰時刻,讓市民真正體會到公交廊道帶來的便捷。『原來每天經過擁堵路段時坐車需要40多分鍾,廊道開通以後每天能提前10至20分鍾到達目的地,等車時間也特別短。』市民劉穎說。『平常開車的時候感覺不是特別明顯,但早晚高峰就能看出來了,別的車道排起長龍的時候,公交車道非常順暢。』53路公交車駕駛員薛翠榮介紹。『這就是智慧信號融合優化系統自動識別車流大小,即時優化所產生的效果。』市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車事業發展中心科技信息管理科科長李雪告訴記者,『單獨的廊道不受社會車輛乾擾。「智慧交管」可以實時采集路口流量、車輛排隊長度,分析路口的交通需求,自動優化路口的信號燈周期,以此來適應早晚高峰、平峰不斷變化的交通流。系統啟用以來,線路運行效率最高提昇了32%。』
不僅如此,通過廊道的公交車上都安裝了車載物聯網設備,在每個路口安裝了路側物聯網設備,設備間可以實現快速組網,通訊距離達到150米,可以實現數據雙向互通,這一技術的應用在國內屬於首例。與此同時,路側設備還可以將駕駛建議發給車載端,提高公交車運行准點率。
『智慧大腦』讓管理更精准
公交優先廊道的投用,只是我市為破解公共交通發展『瓶頸』、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緊跟交通運輸時代發展步伐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依托世界銀行貸款哈爾濱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建設項目,我市快速建成交通運行監測調度指揮中心。為全市包括公交、出租、兩客一危及重型貨車等各類交通運載工具安裝智能監控設備73598臺,打造了新陽路、南直路、長江路3條公交優先廊道,規劃建設了2300餘塊公交電子站牌,推出了『哈爾濱交通出行』App及微信公眾號。
目前,『交通智慧大腦』已匯聚公交、出租、網約、客運、貨運等行業數據150餘類,可滿足車輛的運營管理、行業監管、運行監測、決策支持和出行服務等實時響應需要。
以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為基礎構建的智慧公交管理『雲』平臺,不僅實現了對全市200餘條公交線路、6000餘臺公交車輛實時監控,也實現了行業、企業、線路不同層級的指揮監控調度。
『智能調度』讓出行更便捷
在哈爾濱福通客運有限公司運行監測調度指揮中心,每個調度員面前都有兩個顯示器。調度人員可以通過系統與公交司機進行溝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時發出調度指令,使線路車輛運行間隔均衡有效,最大限度減少擁擠度,縮短乘客等車時間。
公交83路車隊調度長侯玉琴說:『原來都是手寫路單、依靠經驗的調度模式,現在智能調度平臺根據反饋信息自動計算發車間隔,制定合理准確的運營計劃,實現車輛運營的精准管理。而且車廂內的6個攝像頭,能清楚看到乘客數量,隨時可以調整運營間隔。』
據李雪介紹,企業可根據實際運營情況,采取大站快車等靈活調度方式,縮短乘客候車時間,實現車輛運營的精准管理。公交企業的調度生產數據也同步推送到公交電子站牌和手機App上,乘客可通過電子站牌和手機App實時查詢公交車的運行位置。
除此以外,智能化系統還包括公交車停靠秩序管理系統。該系統可通過wsn技術識別站位空位,預告進站車輛停車位置;對違規停靠車輛觸發抓拍,作為事後處罰的依據;異常滯站停車預警、站臺違規停車信息管理;違規信息分析、統計等。目前,哈爾濱市在16個路口建設了智能信號機,同步開發優先通行算法,充分保障了公交車早晚高峰的通行路權。
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鍾國偉說:『全市「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圍繞改進工作作風、增強工作實效,全面提昇服務意識、服務本領和服務功能。通過建立運營企業和行管部門互聯互通的信息化監管體系,解決了交通運輸行業點多、線長、面廣等管理難點,從『憑經驗』向「全流程可見、實時管控」的數據化、智能化管理方式轉變,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管理質效大幅提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