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哈電』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廠年發電3.2億度,夠20多萬個家庭用一年
走進光大哈電環保能源(哈爾濱)有限公司玉泉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園區,綠樹成蔭,乾淨整潔,外人難以想象這是一個處理垃圾的地方。該園區是哈市目前最大的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廠,在這裡生活垃圾等通過焚燒發電轉化成了清潔能源。
全封閉運輸生產
公園般的園區環境代表一種生活態度
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難免產生垃圾,『變廢為寶』一直是人類的追求,也是人們對大自然、對生態的尊重。這些年,哈市一直努力破解垃圾處理難題,玉泉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園區建成投用後,全面提昇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
『光大哈電』負責生產的副總經理金志剛介紹,玉泉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園區於2020年開工建設,總投資14.05億元,今年4月正式投用,實行24小時生產,日處理垃圾2250噸,佔我市日垃圾處理量的一半,是我市目前最大的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廠。
公園般的園區乾淨整潔,綠樹成蔭,辦公區和生產區同在一棟大樓裡,外人難以想象這是一個處理垃圾的地方。
工作人員介紹,垃圾運輸車、殘渣運輸車都是全程密封轉運,進出園區走單獨的物流通道。因為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雖然辦公區和生產區同在一棟大樓內,中間僅有一面玻璃幕牆相隔,但聞不到異味,透過玻璃牆還能清楚看到生產區的情況。
在中心控制室,一排大屏幕上顯示著不同的生產場景,值班人員時刻監測電腦顯示的各項數據。
記者在垃圾吊控制室看到,兩位工作人員正通過電腦操作『大爪』,就像在操作巨型『抓娃娃機』一樣,將垃圾艙內剛卸下來的垃圾抓取並投到處理區。這『大爪』揮舞一次,就能抓取七八噸垃圾。
技術人員介紹,運輸車輛將垃圾卸進垃圾艙後,要經過5至7天的發酵,產生的滲濾液經過處理轉化成『中水』再利用。垃圾發酵後,投入到燃燒爐焚燒發電。焚燒後產生的殘渣,將用來生產步道板等建築材料,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
城市『負資產』轉化
綠色產業提昇百姓幸福指數
金志剛介紹,玉泉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園區年發電3.2億度,向國家電網輸送2.6億度。他還算了一筆賬,以一個普通家庭每月用電100度計算,園區輸送的電量夠20多萬個家庭用一年,城市『負資產』變能源,有力地支援了國家建設。
玉泉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園區投用後,除了負責處理阿城當地的生活垃圾等廢物外,還承擔來自南崗、道裡、香坊等主城區的生活垃圾處理,全面提昇了哈爾濱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實現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目標,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同時,該園區為哈市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和打造『宜居幸福之都』打下了堅實基礎。哈市通過推動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將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提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產生活綠色可持續,生存環境宜居怡人,生態環境山清水秀的理想城市願景正逐步成為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