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年級『小豆包』,家長學前需要准備啥?教育專家稱習慣養成重於『學前搶跑』——
學前14問,問診『幼小銜接』
『上學前,孩子需要提前完成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嗎?』『百以內的加減法已經學完了,上學夠用嗎?』……記者采訪發現,近一段時間以來,家有『小豆包』的家長們進入了『小學搶跑』的焦慮階段。
日前,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成立『推進幼小科學攻堅行動項目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實施組』,通過全省中大班幼兒家長問卷調研發現,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充滿焦慮。研究認為,幼兒入學准備教育不能用小學知識技能的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代替入學准備,要根據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的特殊需要,圍繞社會交往、自我調控、規則意識、專注堅持等關鍵素質,實施有針對性的入學准備教育。
研究表明習慣養成重於『學前搶跑』
研究表明,幼兒重復學習已知內容,會導致他們在課堂上更容易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濃厚的學習興趣和一定的學習能力,可能會導致他們在中高年級的成績出現波動,學習困難,甚至厭學。此外,過早的像小學生一樣學習,還會導致視力下降等不可逆轉的身體傷害,因此『搶跑』『超前學習』等同於揠苗助長,是不可取的。
如何讓孩子完成從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到小學的生活和學習經歷的一段自然延伸和過渡呢?教育專家建議家長應該關注14個問題:
-孩子是否對小學充滿期待,願意成為一名小學生?
-是否和孩子一起為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准備學習、生活等物品?
-孩子是否能熟練地系扣子、系鞋帶、脫穿衣服和帽子、手套?
-孩子是否能夠熟練安全地使用剪刀、畫筆、顏料等工具?
-孩子是否能夠早睡早起、保持個人衛生,並按小學的作息生活?
-孩子是否有初步的時間觀念,能夠守時,做事情不拖沓?
-孩子是否有自我保護意識,懂得遇到危害會求助,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長電話?
-孩子是否能夠幫助家長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孩子是否願意結交新朋友?
-孩子是否能夠遵守生活中、游戲中的規則?
-孩子是否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孩子是否能夠堅持、專注地游戲或做事情,家長是否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不打擾、支持幼兒的持續探索?
-孩子是否能夠同時記住兩個或三個任務,並傳達簡單的信息?
-孩子是否喜歡閱讀,願意復述或講述繪本的主要情節?
幼小銜接制定計劃幫助孩子完成過渡
哈市不少幼兒園針對『幼小銜接』制定了一系列銜接計劃,幫助孩子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解決家長後顧之懮。
哈爾濱工業大學幼兒園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議並制作一個作息時間表,標出平時和周末的作息。家長可以將時間表掛在牆上,讓孩子時刻可以看到,無特殊情況不輕易打亂時間表,讓孩子逐漸養成時間觀念和按時作息的習慣。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注意動靜交替選擇內容,要有『勞動部分』,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有『閱讀時間』,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另外,作息內容中不要給電視和手機太多時間,千萬不要讓屏幕綁架孩子的眼睛。
建新幼兒園園長趙利認為,在上學前,家長應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時,讓孩子帶著問題聽,講的時候可以提問,慢慢培養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家長要多為孩子提供一些在家庭中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到家庭成員間的交流中,還可以經常給孩子布置一些帶有多重指令的小任務。發現孩子進步,要及時給予積極評價,滿足孩子被肯定的需要。
去小學化打造特色幼兒園游戲化課程點
按照相關要求,在小學階段,學校將入學適應教育納入一年級教育教學計劃,調整一年級的課程教學、管理方式和教育教學方式,與幼兒園教育相銜接;改革一年級教育教學方式,國家課程主要采取游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等方式實施,強化兒童的探究性、體驗式學習,堅決糾正超標教學、盲目追趕進度的錯誤做法。
今年我省將打造具有龍江特色的幼兒園游戲化課程點,敢於改革創新、勇於探索實踐;推動幼兒園『去小學化』,推進小學零起點教學,實現幼小雙向銜接、科學銜接、有效;堅持公益性原則,堅決拒絕商業化行為,結合幼兒園自身實際找准突破銜接。
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省內幼小銜接試點學校實施入學適應教育,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全面推行入學准備和入學適應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