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電據哈爾濱新聞網訊滄海
中國人從眾、圖熱鬧的心理異常突出,就連祭祖這樣的事情也要搞得沸沸揚揚纔肯罷手。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清明這天,全國掃墓祭祖的人數超過了億人!幾乎全民總動員,尋根問祖並沒什麼錯,然而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祭掃的場面轟轟烈烈,燒紙燒得烏煙瘴氣,似乎就已突現不妥———有的在陵園燒,有的在墓地燒,有的在山上燒,有的在地裡燒,有的在村口燒,有的在城裡燒:怎一個『燒』字了得!據消防部門的統計,這一不顧一切的『狂燒』,光山林火災就達數千起。我不知道祖先為什麼把這天叫做『清明』,原來這天被後人搞得既不清也不明。
這是『私祭』,再看『公祭』。清明之際,各地又掀起了一輪公祭熱潮。祭祀的地方多了,免不了要搶『祖先』。最近就有陝西黃陵縣與河南新鄭市爭搶『公祭黃帝』的正統身份;河南鹿邑縣剛舉行了老子公祭大典,甘肅臨洮縣又宣布投巨資建『老子文化園』並召開『老子文化節』。各敲各的鑼,各彈各的琴,人們看花了眼。(4月1日《人民日報》)
望著漫天飄飛的紙灰,看著各地的官民的競相朝拜,不能不引發人的深思———連祭掃祖先這樣的莊重之事也摻雜了形式主義與功利主義,這究竟是對先人的尊崇還是褻瀆?追憶先祖,祭祀先人,采取封建迷信、形同鬧劇、浪費資財、污染環境的方式,為先進和開明的國度與人士所不取,被視為庸俗與無知。緬懷先人歸屬高尚的精神范疇,應該是在幽靜而虔誠的氛圍中進行,進而將先人的優良道德與文化發揚光大,世世代代傳承下去。采取現在這種祭祖方式,不知祖先們九泉之下可曾魂安?
水有源,樹有根。誠然,采取適當的形式祭拜祖先,擴大影響力、吸引投資,增加人們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本來無可厚非,但眼下不少地方的公祭已明顯超越了當地的經濟實力。百姓的民生問題沒有從根本上改善,卻花掉數以億萬計的錢去塑先人雕像和搞大排場、高檔次的祭祀活動。一些實在與『三皇五帝』扯不上關系的,便退而求其次,把屈原、司馬遷、蔡倫、李白等歷史名人,甚至神話傳說中補天的女媧,民間傳說中哭倒長城的孟姜女等,也一一供上了祭臺。
變味的公祭,多是緣於扭曲的政績衝動和浮躁心理。祭祖是假,宣揚自己是真。解決民生問題,『有肉埋飯碗裡吃了』;這種『把胭脂擦在臉上』『花百姓的錢,露當官的臉』的政績,豈能不趨之若鶩?
文化的『高臺』搭得不正,經濟的『大戲』就得唱歪。在不少地方,除了『花了一堆糊涂錢,留下一堆仿古建築』,帶來一時的關注和片刻喧囂之外,究竟給當地的經濟社會帶來了怎樣的發展,根本無人知曉。這樣的公祭,只會制造虛假的文化記憶與文化垃圾。
連祭祀祖宗都摻雜使假的人,好像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也不會真實到哪裡去,因此亟須擯棄與改進。文明的祭祀方式,是對先祖的最好報答。
哈爾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