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新聞網-東北網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哈爾濱新聞網  >  哈爾濱論壇
農民的觀念
//harbin.dbw.cn  2008-03-17 08:09:10
 

  東北網電據哈爾濱新聞網訊滄海

  1990年,在費孝通教授80歲生日宴上,有人問他:『你這一生乾的事情,推動你的力量是什麼?』費教授認真地說,『志在富民』,『要讓老百姓富起來。中國的問題,飢餓是真正的關鍵,農民最大的問題是吃不飽』。

  如今,轟轟烈烈歷時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嚴格推行IC卡制度,還是美國有意在長沙建食品科技產業園,或是農歷大年初二江蘇南通的農民楊國強一家自費歐洲游,打工仔盧鶴開上了屬於自己的小汽車都足以說明,農民,已經不再為溫飽而愁,他們的生活水平正在趕超城市居民。

  我想,之所以農民的生活能夠取得質的飛躍,根本原因在於心靈的變革,思想的昇遷。

  曾幾何時,農民吃著大鍋飯,田地裡種什麼、怎麼種,種出來的糧食怎麼賣,都不是自己該操心的事,每天只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掙不到兩毛錢,且遇到收成不好的年頭連飯都吃不飽,但習慣成自然,沒有人思變。———當然,也沒有人敢變,變了,可能被割掉『資本主義尾巴』。

  當聯產承包責任制出臺之際,在『大幫哄』的夢裡熟睡的人們被驚醒了,他們驚恐、懷疑、懮慮、徘徊,他們無所適從,他們不確定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於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從『陸地』潛進了『水裡』。漸漸嘗到了自由自主的甜頭,也享受到了『淘金』的快樂。

  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當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時候,祖祖輩輩『以農為本』以土為根的中國農民,猶如掙脫了羈絆著他們手腳的枷鎖,開始有了不『安分』之想,———進城打工,讓他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更享受到了掙『外快』的快樂,於是半工半農的新型農民在這共和國的土地上站穩了腳跟。

  『對於這些年的發展,我覺得思想解放非常重要,否則不會有今天,也不會有未來。』從田野裡走出來的打工致富者盧鶴如是說。

  綜上所述,農民思想觀念漸變的三部曲和盧鶴的致富感言,二者恰恰驗證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改革開放中對於農民意識領域產生的深遠影響。

  俗話說,三十而立。我國這三十年的改革歷史,就是不斷解放思想、衝破束縛、改革體制、謀求發展的歷史。思想解放,是改革和發展的火車頭。———我們的農民做到了,他們在改革中,讓思想的變革帶來了物質的富有和精神的愉悅,更為祖國的發展建設和騰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們期待解放思想這一觀念的變革,給農民帶來更好的光景。

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    來源:    編輯:全先軍
 相 關 新 聞:
招 商 引 資
 
 
哈 爾 濱 論 壇
· 細節決定成敗
· 世象品評 可貴的『安心乘車卡』
· 世象品評:如此『炫耀』實為違法
· 大愛,以城市的名義
· 最好的教育
· 世象品評:民生問題不是『皮球』
· 告別庸俗的祭掃
· 農民的觀念

      進入論壇>>
哈爾濱新聞網-東北網
版權所有 ©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