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電 據哈爾濱新聞網訊本報記者王方遒
矛盾,無處不在。
作為中國重點抗生素生產基地,哈藥集團制藥總廠每年出產以千噸計數的治病良藥,可在現有生產工藝下大量排污的現實,又使它不得不戴上破壞環境的『帽子』。
如今,這看似難以調和的矛盾,在哈制藥總廠每年投資上億元的治污『藥方』的調理下正悄然化解。不久前,當國內工業企業中唯一一張甲級《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證書》花落哈藥總廠時,這家年繳3億多元稅金的哈埠工業支柱企業力擔社會責任,著力破解快速發展與高污染、高能耗之間的矛盾,經濟社會效益雙贏的發展脈絡更加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做藥的人不能做對人有害的事兒
在這家國內生產品種最全的抗生素企業中,每天生產出大批治病良藥的同時也產生著大量的廢水、廢氣。如何處理好藥廠正常生產與減少能耗和污染之間的關系,對多數制藥企業來說都是一道難題。
哈藥總廠不甘心維持這一狀況。他們已敏銳地意識到,隨著環境問題日益為人關注,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將越來越難以為繼。而一個更加明確的理念則最終堅定了他們的決心:『我們是做藥救人的企業,不能做任何對人有害的事兒。』質朴的話語浸透著對社會的責任感。
幾年來,承載著這份責任的哈藥總廠將數億元的巨資投入到環保治污改造中。制藥企業耗水量驚人,污水排放量巨大,而哈藥總廠『治水』的手筆更大。他們先後投資6000餘萬元改造水管網循環用水,在生產規模擴大數十倍的情況下,萬元產值耗水量由1990年的237.49立方米下降到8.11立方米;投資兩億多元建成佔地7萬平方米的兩個污水處理廠,換來了工廠每天7000多噸廢水的達標排放。
制藥廠的氣味問題是百姓最為關注的問題。為了消除不良氣味,哈藥總廠累計耗資上千萬元在污水池等處安裝了氣味收集裝置,再對收集後的氣味用國際領先的處理方法除味。最近,他們又投資300多萬元建設高80米的排味塔,處理後的氣味將被排放到高空。
這些還僅是建設的投入,為了保證這些設施正常運行,哈藥總廠每年還要投入近億元。
權力不小的『廠環保局』
哈藥總廠有一個特殊的部門———環保部。它除了負責建設和管理環保排污設施外,還可以根據企業的環保制度對車間負責人和工人進行處罰。有人戲稱為『廠環保局』。
而在哈藥總廠領導的設計中,這個部門就是要起到環保局的作用。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在環保上僅有巨大的投入還不夠,精細的管理纔是執行企業發展意圖最有力的保障。
在全廠各生產車間的排污口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封堵生產不需要的下水地漏,將環保指標與車間的獎金和榮譽掛鉤……2003年環保部成立後的一系列舉措,使職工們感到環保工作與自己休戚相關。環保部也成了『香餑餑』,就連車間裡什麼時候清洗設備,車間主任都要與環保部打個招呼。工人們更是越來越關心環保。以前每年工廠征集合理化建議時,環保是盲點,可環保部成立後,環保變成熱點,越來越多的職工為加強環保出主意,其中許多建議被企業采納並創造出不菲的效益。如今,『生產是保障、質量是生命、環保是責任』的訓誡已成為哈藥總廠職工的自覺行動。
兩個效益一個也不能少
環保治污是企業力擔的社會責任,更是為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基於這一認識,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一直貫穿於哈藥總廠推進環保治污的始終,也成為大型企業踐行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追求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的一次極好嘗試。
『治水』不僅減少了污水排放,一年還創造價值上千萬元;建立熱電風冷聯產減少了煙塵排放,同時發電、制冷,年節約費用5000多萬元。
在今年國家對制藥業實施『環保新政』中,一批長年在環保設施上不投入、排放不達標的抗生素生產企業被迫限產停產,而環保達標的哈藥總廠的產品則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這無疑是對他們長期加大環保投入的最好回報。年初以來,全廠十多個車間全都加班加點,產品仍供不應求。僅前三季度,他們就實現銷售收入26億元,同比增長40%多;盈利兩億多元,超過去年全年總量,創歷史最好水平。
此次獲得治污運營資質證書,是哈藥總廠兩個效益雙贏戰略成效的又一個佐證:是多年環保工作的實踐使他們成為國內工業企業中取得治污運營資質的『第一廠』,而獲此資質的企業可在全國經營任何規模的治污設備,一個新的經濟增長亮點也從此誕生。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個都不能少,為了實現這個理念,哈藥總廠仍奮力前行。)
哈爾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