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電據哈報網訊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揭露了河北省部分地方的『紅心』鴨蛋使用蘇丹紅事件,其中有一個特寫鏡頭———『俺們自己是不吃「紅心」鴨蛋的……』是啊,以往所見所聞,種植戶、養殖戶、加工戶自己從來不吃打劇毒農藥的青菜、用砒霜浸泡的火腿、用福爾馬林發過的海鮮、添加鮮亮劑的粉絲、加入洗衣粉的油條。這說明那些黑良心業戶本身對使用『劑、霜、素』之類加工食品於人體的危害性心知肚明。
通常,多少了解點食品生產加工過程的消費者都知道,色素、激素、抗生素之類的添加劑有工業用和食用之分,抗生素也有禽類專用的。消費者大多不知情的是,同為色素之類,工業用的和食品生產加工用的,價格相差幾倍直至幾十倍。然而,生產者和養殖種植戶深知其中的巨大差價,如此說來,他們的黑良心僅僅是為利所驅、見利忘義?果真如是,人們自然想到了加強監管和處罰力度作為對應。
食品安全監督部門更知曉,使用工業添加劑對食品安全構成的嚴重危害。然而,這幾年假冒偽劣的程度也在不斷『與時俱進』,包括范圍無所不及,地域性、板塊化特征愈加明顯,如此情形下,即使監管機構長出三頭六臂,行政執法廉潔高效,面對假冒偽劣之汪洋大海,充其量只能做個到處滅火的『消防隊』角色。
『俺們自己是不吃的』———當這種現象只是個別行為時,人們可以從良心層面予以道德抨擊,可以痛斥當事人傷天害理。可是,當這種現象幾成普遍的社會現象時,再用道德抨擊已蒼白無力。同樣的,對這種普遍的傷天害理,行政監管事實上無能為力。
我們認為,『紅心』鴨蛋及類似傷天害理的勾當之所以反復發生且發生頻率越來越密集,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它已不只是道德的失落,而是社會階層之間出現『斷裂』的表征之一,同時又是城鄉『斷裂』的又一最新變種。
『俺們自己是不吃的』———對這話作反向解讀,符合邏輯的潛臺詞無非是,『有毒的、有害的食品就是讓你們城裡人吃的』。這樣一種潛意識反映出不同社會階層之間對經濟社會發展乃至整個社會存在著日益嚴峻的互不認同、互相對立傾向。假冒偽劣橫行幾十年,已讓普通中國人吃足了苦頭。那麼,真到了階層之間普遍的『斷裂』來臨的那一天,普通中國人又該如何面對?修復『階層斷裂』,構建和諧社會,實在是刻不容緩啊!
哈爾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