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電據哈報網訊一分
報載,北京出現了『吃剩飯族』,他們常年穿梭於大排檔的餐桌間,他們的眼神時刻盯著餐桌上的殘羹剩飯。他們並非大排檔的服務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是隱藏於都市之中的『吃剩飯族』。『吃剩飯族』大都沒有工作,甚至沒有住所,每天靠吃別人的剩飯充飢。在報道中,不僅『吃剩飯族』自己都覺得丟人,某些大肆浪費的食客甚至『感到陣陣惡心』。我真不知他們的『惡心』從何而來。老實說,在大排檔吃剩飯者,並非全都是好逸惡勞的懶漢,很多其實是就不了業的貧困者、吃不飽飯的打工者,雖不衛生,但『撿飯』至少滿足了人基本的生存需要,減少了餐桌浪費,人都有尊嚴,不到萬不得已誰會如此作賤自己。
我們真正應該反思的是,當今都市,為何竟然出現專門吃剩飯的人?有調查顯示,全國的酒樓飯店每年倒掉的剩飯剩菜折合人民幣竟達600億元之多。暴殄天物者中,既有富裕者炫耀擺闊,他們不是用行善積德來博取人們的尊敬,而是想通過大擺酒宴來引起他人羡慕的眼神;更有公款消費白吃白喝者,因不用自己掏腰包,故而極盡擺闊氣講排場之能事,公務招待費成為無法填補的黑洞……正是這一張張血盆大口給『吃剩飯族』提供了無窮資源,使之得以壯大。如果他們把飯吃得乾乾淨淨,『吃剩飯族』還會找到『豐盛』的飯菜嗎?
從這個角度說,『吃剩飯族』的出現,其實是抽了暴殄天物者一記響亮的耳光。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比『撿飯』更丟人的是奢侈浪費,他們丟掉了我們的傳統美德。不僅如此,財富的增長、文明程度的提高並沒有改變某些國人的狹隘眼界與襟懷,他們隨意浪費、糟蹋公共資源。因此,與其批判『吃剩飯族』游弋於大排檔,不如鏟除『吃剩飯族』滋生的土壤。
哈爾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