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電據哈報網訊王作龍
某偏僻鄉村有一民營企業家,家裡養了6條大狼狗和數只哈巴狗,據說一年光養狗的費用就得好幾萬元。可知情者卻說,這位對狗慷慨大方的『暴發戶』,卻對雙親格外吝嗇,父母若想從他手裡要出一分錢都難上加難。當地人對此無不嗤之以鼻。看了這則消息,令人哭笑不得,想來『土包子開花』或許就是這種情景。
可近來見到一個資料,說的是杭州的一些狗主人在養狗的投入上,比贍養父母的費用還要多得多。杭州是經濟文化都比較發達的城市,想來居民的文化素質一定不會落後於一個偏僻的鄉村,如果也『不養父母養條狗』,不能不說是一種社會的悲哀。哈爾濱的養狗者中有沒有類似的情況,筆者沒有調查,因而沒有發言權。但是經常見到一些狗主人與愛狗的親昵狀、憐愛狀,喂養時的精心與無微不至的呵護,卻遠遠超過了對待親人。難怪經常聽到一句難聽的話:那狗比他爹都親!
據說,狗是一種比較忠誠於主人的動物。尤其是藏獒,平生只臣服於第一個領養它的主人,因而容易討得人們的歡心。而狗又具有一定的靈性,土話說就叫『通人性』,經常看著主人的臉色行事。據說有的能迎送主人,殷勤地叼來拖鞋,有的大狗還能去食雜店『買』啤酒之類。狗與人類交往益深,因而產生了難以割捨的情感依賴。但是說人與狗處得超過了對待父母,卻是讓人無法接受。有專家呼吁養狗『拷問道德底線』,『拷問文明底線』,是不是就指『不養父母養條狗』這些人所言?可以想見,對待自己的父母都不如狗親,這樣的人還能對誰有情感?還能和誰締造和諧?還能懂得什麼道德規范?還能講什麼禮儀廉恥?
養狗,可以折射精神世界;養狗,可以體現道德情操;養狗,可以檢驗品位素質。看來,養狗還真是一門學問呢,可不能說養就養,可不能什麼人都養。
哈爾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