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新聞網-東北網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哈爾濱新聞網  >  冰城要聞
農民工學校:教農民兄弟城市『生存』之道
//harbin.dbw.cn  2006-01-02 05:10:57
 

    文/本報記者薛明慕海燕攝影/本報記者慕海燕

    12月16日晚7時,哈市龍泰社區農民工學校准時開課了,數十名農民工在30多平方米的簡陋教室裡擠得滿滿當當,表現出強烈的求知熱情。《轉變觀念,提高素質,做新世紀的新市民》是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據主講人龍泰社區陳主任介紹,這是學校所開的第16節課,『你別看講座的題目挺「大」,可這些都是農民工們急需的知識。我們的目的就是「手把手」地教會農民工怎麼在城市生存,怎麼適應都市的生活方式,如何把自己融入到城市中,轉變成城市中的一員。』一說起社區農民工學校,幾位社區乾部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一個橘子怎麼能賣上好價錢、什麼『俏貨』有市場、孩子和你『犯?』怎麼辦、婆媳過招禮讓得勝……這都是學校教學的內容。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民,讓農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盡快融入城市生活,農民工學校培訓的內容包括禮儀知識、城市生活常識、專業技能和法律維權等方面,培訓對象主要是轄區務工農民。

    記者在現場看到,農民工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地提出自己遇到過的問題。寧敏從大連農村來哈打工已經兩個多月,他高興地說:『社區開設農民工學校為我們講授和切身利益相關的課程,對我們很有幫助。我回去還要告訴更多的人來聽課。』讓農民工兄弟更快融入城市

    據了解,哈爾濱市南崗區三姓街早市有300多個攤床,其中200多個攤主是農民工。去年7月份,三姓街龍泰社區為農民工們辦起了哈爾濱市首家『農民工學校』,讓農民兄弟告別舊有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學會城市經商是這個學校的辦學目的。到目前為止,農民工學校已經開辦了專題講座16次,先後有600多個農民兄弟接受了學校的免費培訓。

    『可以說沒有外來的農民工,就沒有了三姓街早市了,我們這一帶居民的果菜糧油、日常雜物大都是在這個早市上解決的。』龍泰社區居民陳貴大爺說,『我每天都要到早市上轉一圈,既是鍛煉身體,又順便買菜買肉,三姓街早市裡的農民工這兩年好多了,說話文明了,著裝整潔了,短斤少兩、以次充好的事基本杜絕了,這都是農民工學校的功勞。』教會農民兄弟市場經營

    競爭,這個詞現在已經再普通不過了,農民工也不例外。但是公平競爭、合理競爭、文明競爭對這些大都只受過小學教育的他們來說卻不那麼簡單。在三姓街早市賣糧油的陳敏,現在有一批固定的『回頭客』,常常是早市散後,這些老顧客還到他家裡去買糧油,小日子過得津津有味。可早些時候,他看別人家生意好,打起了歪主意:從老家找來兩個幫手,專門在別人家門口拉顧客,還故意散布人家的大米是陳的、小米是上『色』的。早市上,有陳敏這種經歷的人不少。攤床之間相互詆毀,輕則對罵,重則大打出手。

    據龍泰社區陳主任介紹,針對這種現象,他們在學校開課的第二節課組織了『公平競爭』為主題的講座,重點就是教農民工學會競爭。『看著人家乾得好,眼紅,想歪招讓人家不好,這不是競爭,你好,我想辦法比你更好,這纔叫競爭。』這是社區存檔的講座底稿中的一句話。那次講座後,陳敏又單獨找到了社區乾部,請他們幫著『謀劃謀劃』。從此以後,陳敏的糧油攤床變樣了,除了日常的米面油外,增加了符合現在都市人口味的五谷雜糧,為了方便市民購買,陳敏還將雜糧都裝成半斤、一斤的小包裝,對附近居民還推出免費送貨的服務,小攤沒多久就火了起來。他說是『農民工學校』讓他真正明白了啥叫競爭。『從面臨輟學到學校「三好」』

    子女教育,對很多農民工來說還不是『眼前問題』,他們更多考慮的是如何能先讓自己的腰包鼓一些,如何能盡早地蓋上三間大瓦房,於是雖然是拖家帶口地來到城市打工,可很多孩子都面臨著綴學。

    『要讓農民工向城市居民一樣送孩子進各種補習班那是根本不現實的,但是他們的孩子也必須接受義務教育。』這是社區農民工學校講座的一個主要內容。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很多農民工根本沒認識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一些農民工孩子跟隨父母來到城市,就面臨著輟學的危險,即便是不輟學,也很少有農民工家長關注過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成長狀況,學校只是他們『寄存』孩子的『大幼兒園』。為此社區乾部利用農民工學校多次開展『子女教育』的講座,為人父母的義務和責任,九年義務教育法,向農民工推薦育兒的書籍……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農民工,社區乾部們常常到書店裡去買一些關於育兒、青少年心理的書籍,社區乾部先看,然後找出精華部分,再復印給農民工家長。在來哈爾濱前在賓縣老家就曾一度輟學的女孩王月,本學期被學校選為文明少年,她的父母就是在『農民工學校』裡『開的竅』。父親王林說,『如果沒來學校聽講座,我閨女現在就和我們一起出早市了,這麼好孩子不給耽誤了。』

    文明經商、法律常識、文化知識……這些都是龍泰社區農民工學校的常備課程。大到國家出臺的有關農村、農民的新政策,小到如何寫一個促銷海報,經商文明用語,都是農民工學校的教學內容,龍泰社區的工作人員笑稱:『從小學到大學,從文科到理科,從書本到實踐,只要是農民工需要的,農民工學校都教。』如今,為農民工學校整天忙活的已不僅僅是社區乾部了,在這裡受益的農民工們有時在報紙上看到有用的消息,都剪下來送到社區。誰能想到賣大米查粥的李春燕現在正跟孩子一起學外語,農民工徐銳開始自修經濟管理,龍泰社區韓主任說:『現在看社區裡農民工們變化,也真正理解了建立學習型社會的真正意義。』她說,為讓社區裡的農民工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成為城市的一份子,農民工學校還要繼續努力。

    來自重慶的農民趙某表示,參加農民工學校學習,不僅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切身感受到了政府的溫暖,還讓我樹立了自信心,找到了工作崗位,以後自己不僅要努力乾活兒,還要帶頭告別不文明言行,爭做一個合格的文明市民。

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    來源:哈報新聞網    編輯:郜猛
 相 關 新 聞:
招 商 引 資
 
 
哈 爾 濱 論 壇
· 細節決定成敗
· 世象品評 可貴的『安心乘車卡』
· 世象品評:如此『炫耀』實為違法
· 大愛,以城市的名義
· 最好的教育
· 世象品評:民生問題不是『皮球』
· 告別庸俗的祭掃
· 農民的觀念

      進入論壇>>
哈爾濱新聞網-東北網
版權所有 ©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