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稻』打造『網紅打卡地』|通河縣推進農旅融合,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百畝花田遠近聞名。
冰城8月,稻香蟹肥,鄉村游、近郊游迎來最火時節。位於通河縣祥順鎮的新鄉生態農業田園綜合體成了『網紅打卡地』,佔地6800畝的園區集生態農業、休閑觀光於一體,吃、住、游『一站式』服務,游客不僅可以撈蝦、捕蟹、逮鴨子,還能賞『百畝花田』,感受農耕文化。
科技種田造就『一田雙收』
走進新鄉生態農業田園綜合體園區,清風拂過,稻浪湧動,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田園畫卷徐徐展開——游客走在田埂上,撈蝦、捕蟹、逮鴨子,抓來的吃食可以在農家院裡現場加工;也有人在園區營地租一個烤爐,直接在田邊開始了燒烤;營地的小樹林裡支起帳篷、扯起吊床,大樹下乘涼,躺在林間聽陣陣松濤、聲聲蛙鼓。
園區負責人屈耀明告訴記者,園區經過6年多的建設,生態農業綜合體各項功能基本齊全,這裡集賞田園風景、品農家美食為一體,成了人們休閑娛樂、放松心情的好去處。8月下旬至9月底,園區平均每天都會迎來一二百人,到了周末,村裡的『農家樂』都會住滿,不預訂都沒房間。
指著一望無邊的稻田,屈耀明介紹,園區的水稻種植以生態綠色為主題,有機蝦稻、蟹稻、魚稻、鴨稻以哈爾濱市農科院水產分院的種植養殖技術為支橕。科技為農業插上了翅膀,提高了稻米的產量和品質,讓農民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增加了農業附加值。
發展旅游產業引客進村
如果說鄉村美景有顏色,通河縣新鄉村的生活就是七彩的。一進入8月,新鄉生態農業田園綜合體內的『百畝花田』就到了鮮花盛開的季節,玫紅的福祿考、金黃的萬壽菊、靛紫的馬鞭草、粉嫩的八寶景天爭奇斗艷,花期一直持續到9月底。這『百畝花田』是遠近聞名的宿根花苗圃,不僅周邊村鎮綠化彩化的花苗出自這裡,就連縣城也用這塊田的苗。依靠『鮮花事業』,鄉親們圓了『七彩』小康夢,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美。
『百畝花田』連著一條『風車長廊』,一串串七彩風車隨著清風飛速轉動,將綠色的田野映襯得格外生動。『風車長廊』的另一端連著農耕文化體驗區,該區域設置了數十組草編雕塑,將『通河生態稻』從種植到收獲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展示,憨態可掬的『蝦兵蟹將』守大門,活靈活現的鯉魚、耕牛、農夫雕塑立在田埂上,迎接入園的游客。
農耕文化再加上特色農家菜,讓鄉村美景多添了幾分煙火氣,成為吸引游人、留住游客的一大亮點。
多種經營拓寬致富路
與『風車長廊』構成回廊的是綠色生態采摘區,這裡種植著葡萄、苹果、油桃、草莓,『觀光+采摘』讓鄉村游多了更多的參與性和體驗感。
屈耀明告訴記者,苹果樹、油桃樹冬季怕凍,都要移植到溫室內。幾年來,鄉親們摸索出了一整套種植技術,在黑土地上打造出了『南果園』,采摘成了園區游覽最吸引人的環節。下一步,整個園區將繼續沿著這條特色發展之路走下去,通過打造生態采摘,讓水果種類更加豐富,形成多種經營,拓寬鄉村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通河縣把發展農旅融合作為推進鄉村經濟發展的落腳點,依托文化生態資源,竭力打造『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產業調整+觀光休閑』,以休閑觀光、鄉村風情旅游為特色,把村屯打造成集風光欣賞、休閑度假、歷史教育、農村新居於一體的旅游景點,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