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2)》發布 黑龍江大氣能見度『走高』
中國氣象局日前向社會公眾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2)》(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顯示,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氣溶膠光學厚度總體呈下降趨勢,階段性變化特征明顯,2004年至2014年,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站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年平均值波動增加;2014年至2021年,均呈波動降低趨勢。
龍鳳山站是我國7個大氣本底站之一,是目前我國東北平原唯一的本底大氣污染監測站點,該站大氣監測數據能夠代表黑龍江省和東北平原的大氣背景,所觀測的科學數據有力支橕我國大氣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環境外交等工作。8月10日,記者電話連線龍鳳山站氣溶膠光學厚度觀測項目負責人王鵬,他介紹,龍鳳山站氣溶膠光學厚度2014年至2021年呈波動降低趨勢,意味著黑龍江省大氣能見度『走高』,大氣環境質量自2014年起明顯改善。
王鵬說,大氣氣溶膠光學厚度觀測項目在龍鳳山已開展17年,長期觀測數據被應用於中國氣象局每年發布的氣候變化報告中。氣溶膠光學厚度是氣溶膠重要的參數之一,表征大氣渾濁程度,通常高值預示著氣溶膠含量較高,導致大氣能見度下降,而低值則預示著大氣能見度較高。2014年至2021年AOD呈波動下降趨勢,王鵬認為可能與黑龍江省自2014年以來禁止秸稈焚燒、全省環境整治措施效果良好等原因有關。
作為大氣成分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王鵬還介紹了黑龍江省組建氣溶膠光學厚度科研觀測網的情況,目前,已完成哈爾濱、佳木斯、龍鳳山的組網工作,下一步將擴展到東北地區其他區域,聚合更多科研人纔協同開展東北地區大氣成分基礎研究和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圍繞大氣氣溶膠對天氣、氣候、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等影響開展深度研究,高質量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