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入稻田,『寒地小龍蝦』馬上到
市農科院助力『一田兩用,一水兩收』,30萬尾小龍蝦投放通河稻田
又到了啤酒、燒烤、小龍蝦絕配的『美食季』。不過,現在的小龍蝦不管是『原味』、『麻辣』還是『蒜香』,都不是『絕品』,因為不是『寒地小龍蝦』。再等等,產自本地稻田的『寒地小龍蝦』就要來了。6月14日,市農科院將30萬尾『寒地小龍蝦』投放到哈爾濱市通河縣盛達水稻合作社的稻田裡,並舉辦了『科技助力、院縣共建』哈爾濱市農科院—通河縣蝦稻共作啟動儀式。
『寒地小龍蝦』養殖是黑龍江省水產養殖主推項目。該項目解決了小龍蝦在高寒地區引種、下塘養殖成活率低的問題。創建了寒地小龍蝦池塘精養、蝦稻共作兩種模式,『池塘精養』小龍蝦畝產200斤,『稻蝦共作』小龍蝦畝產100斤,平均規格達49.6克/只,最大規格達69.4克/只,養殖期2到3個月。
市農科院水產分院院長董宏偉介紹,去年,市農科院與通河縣簽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協議》,盛達水稻合作社結合市科技局科技特派員活動,開展『蝦稻共作』模式種植水稻、養殖小龍蝦。『蝦稻共作』畝均增收近500元,實現了『一田兩用,一水雙收』。
今年,該合作社『蝦稻共作』規模達到200畝,投放蝦苗30萬尾,預計8月中旬通河縣舉辦『第一屆寒地小龍蝦垂釣節』期間投入市場,主要供應通河縣周邊縣市和鄉鎮。市農科院『寒地小龍蝦』項目已在佳木斯、雙鴨山、肇東、勃利、巴彥、通河和延壽等地建立了規模化養殖基地,並開發出多款經典速食產品,正陸續登陸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