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
參與方式包括自主投資、公益參與等模式
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實施意見。根據《實施意見》,我省將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投資、設計、修復、管護等全過程,圍繞生態保護修復開展生態產品開發、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技術服務等活動,對區域生態保護修復進行全生命周期運營管護。重點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以政府支出責任為主(包括責任人滅失、自然災害造成等)的生態保護修復。
根據《實施意見》,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方式主要包括自主投資模式、與政府合作模式、公益參與模式。涵蓋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農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城鎮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探索發展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社會資本可通過以下方式在生態保護修復中獲得收益:采取『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導入』方式,利用獲得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或特許經營權發展適宜產業;對投資形成的具有碳匯能力且符合相關要求的生態系統,申請核證碳匯增量並進行交易;通過經政府批准的資源綜合利用獲得收益等。
我省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方案編制,在符合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劃約束條件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態保護修復區域內各類空間用地的規模、結構、布局和時序。對集中連片開展生態修復達到一定規模和預期目標的生態保護修復主體,允許依法依規取得一定份額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從事旅游、康養、體育、設施農業等產業開發。對社會資本投入並完成修復的國有建設用地,擬用於經營性建設項目的,在同等條件下,該生態保護修復主體在公開競爭中具有優先權。鼓勵以社會捐贈方式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社會資本將修復區域內的建設用地修復為農用地並驗收合格後,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可以優先用於相關產業發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公益林,符合條件並按規定納入公益林區劃的,可以同等享受相關政府補助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