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個區域性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廣應用,讓機器『會說話』、數據『會思考』
龍哈工業雲為冰城企業加裝『最強大腦』
龍哈工業雲體驗中心。
龍哈工業雲平臺運行圖。
先進設備組成的生產線達不到預期產能,能引領產業變革的海量數據企業『消化』不了,勞動密集型企業如何轉型成技術密集型企業……現在,不少工業企業面臨著這樣的發展困惑,轉型昇級的出路在哪裡?
目前,哈市一些工業企業嘗試在生產、管理中引入龍哈工業雲,利用工業互聯網的優勢解決發展的『痛點』。
會診斷
先進設備有勁使不出,雲化系統打通數據『堵點』
方正縣新龍米業有限公司是哈市重點稻米加工企業,市場需求連年增長,企業不斷擴產,且在倉儲、加工、包裝等各環節引進了不少性能先進、數字化程度高的設備。可是一臺設備調整產能,生產線其他設備也都要跟著調,車間主任唐發明每天守在設備旁,但是效率不高。2021年5月,新龍米業引入龍哈工業雲為企業『問診』結果顯示為:高能低效,生產設備協作效率低。
龍哈工業雲技術團隊借助工業雲結合新龍米業自身特點,定制了雲化制造執行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作為數據管理系統,將原糧出入庫、稻米加工等上百臺套設備的數據『堵點』連通,十多條生產包裝線『活』了。
數據共享後,企業的雲化系統成了『管家』,代替了『跑腿』,唐發明如今在辦公室指揮調整產能。截至目前,龍哈工業雲已為哈市100多家工業企業實施智能化診斷。
能存儲
憑經驗磨米遇瓶頸,稻米加工有望數字化標准化
哈爾濱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既是稻米深加工企業,又是稻米深加工設備的研發生產企業。企業憑借自研的智能化加工設備,應用高清攝像頭采集照片進行AI色檢,觀察胚芽米的留胚率,決定胚芽米營養保留多少。而一批胚芽米至少要采集成百上千張樣品照片,企業沒辦法留存大量的照片,但照片及其背後的海量數據卻十分重要。
利用龍哈工業雲的海量存儲能力,工程北米把樣品照片和數據存儲在雲端。新米加工時,工作人員可隨時看『雲』調整工藝,依據每批稻米的品種、成熟度、粒型和天氣等因素,直接用數字化加工工藝指導生產。工程北米副總經理趙陽說,胚芽米的加工以前都是經驗活,留胚率的指標不穩定,企業『上雲』後,生產的留胚率穩定在95%以上,胚芽米加工工藝的數據化有望引領整個稻米傳統加工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昇級。
懂思考
智能系統『帶動』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型,生產線『減員』九成
材料加工行業,原本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工機械實現數字化,但產品進出設備、轉運等環節都要人工參與。航天海鷹(哈爾濱)鈦業有限公司對數字化有著『苛刻』的追求,不是數字化生產設備,進不了『航天海鷹哈鈦』的采購名單。企業按工業互聯網架構打造各類數據系統,需要設備采集大量基礎數據,為生產決策作依據。數據越多,加工越精細,越少人工參與,設備越智能——過去的全自動制殼生產線需要60名一線生產工人,現在僅需6個人操作。
龍哈工業雲在企業原有數據系統基礎上重新集成組建主系統,主系統能根據企業管理層需要對海量數據進行挑選、計算,最終呈現的數據高效且精准。這既得益於一線設備海量數據采集,還得益於主系統算法先進。目前,該企業鈦合金精密加工的80多個工序全部實現數據化提取,標准化解析。
這個『最強大腦』讓『海鷹哈鈦』入選了我省智能工廠重點培育庫,未來龍哈工業雲為企業建設的雲服務系統,還會讓訂單用戶像查快遞一樣查詢企業產品流轉到哪一步驟。
鏈接
龍哈工業雲
龍哈工業雲是由哈爾濱市政府投資建設,黑龍江航天雲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運營,以哈市為核心,面向我省制造業企業和重點產業聚集區打造的全省首個區域性工業互聯網雲平臺。
龍哈工業雲依托航天雲網INDICS平臺(國內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延伸擴展本地特色功能,為企業和政府提供智能診斷、協作需求對接等多項公共服務,現平臺企業發布產品能力1300餘條,為企業嫁接供需對接平臺。同時,推動工業企業上雲,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能化改造,盤活工業資源,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龍哈工業雲平臺現有供需對接、應用商店、專家資源等八大核心公共服務板塊,食品行業專區、裝備制造專區、勞務資源專區等六個產業專區和一個政務專區。新增政策申報板塊和龍哈工業雲移動端力爭在今年3月末上線,為企業上雲提供便利條件。
截至目前,龍哈工業雲平臺已有全省2000多家企業注冊、完成設備接入4000多臺,涵蓋精品工業雲化軟件10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