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鐵麾下的國足在40強賽階段下半程四場全勝,雖然磕磕絆絆的比賽過程稍有減分,也為之後12強賽走向埋下伏筆,但綜合來看,這份40強賽成績單還是可以大體讓人滿意。
讓李鐵陷入帥位危機的,還是進入到12強賽之後。
在開局連負澳大利亞和日本之後,李鐵社交媒體的評論區中,從40強賽時期的『吹頭發真美』,頓時變成『笑對人生』都不配。
以國足的實力來看,輸給澳大利亞和日本隊倒屬正常,關鍵在於比賽過程中毫無招架之力,讓人大跌眼鏡,排兵布陣方面也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之後有驚無險戰勝越南,算是保住了國足在本屆12強賽中的底線,但此後遺憾輸給沙特、被阿曼逼平,讓國足衝擊世界杯僅剩下理論的希望。
因此李鐵的排兵布陣,尤其對洛國富、阿蘭等球員的使用,引起相當大的輿論熱潮。
而在『順應民意』派上艾克森、洛國富、阿蘭、蔣光太之後,國足1:1戰平澳大利亞隊,這本可以稍微改善輿論環境。
但在對陣澳大利亞的比賽後,一場32分鍾的賽後新聞發布會中,火力全開的李鐵,反而將矛盾進一步昇級。
而賽後李鐵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帶有廣告性質的內容,更是讓自己在輿論的漩渦中陷得更深。
作為職業教練,接商業廣告和代言本無可厚非,這在其他運動隊也很常見,但冒然給國家隊贊助商競品打廣告的行為,顯然打破了白紙黑字的商業規則。
作為國足主帥,在『團結是鐵』的標語之下帶頭違約,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而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場外風波,更助推甚至加速了其『下課』的進程。
如今李鐵……除了唏噓,還是唏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