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高檔超市,我們的‘猞猁河’大米賣到20元一斤,這比當地米貴上好幾倍,但還經常賣斷貨,經銷商總是不斷催促我們再增加發貨。”雖然剛剛開春播種,但賓縣居仁鎮華鑫原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宗海峰每天都能接到外地經銷商的訂貨采購電話。
從5月中下旬開始,賓縣居仁鎮種植戶們就開啟了一年當中最忙碌的時節。在一處水田裡,宗海峰和農戶們采取機械與人工插秧相結合的方式混合插秧,並組織專業服務隊深入田間指導種植戶插秧。
成立於2007年的華鑫原水稻專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發展,所生產的大米憑借優良的品質獲得了農業部頒發的綠色食品認證標識,並創立了“猞猁河”品牌。如今的華鑫原水稻合作社已從最初的45戶發展到315戶。合作社佔地1萬平方米,廠房500平方米,庫房1300平方米,總投資655.7萬元,水稻種植面積6396畝,年加工水稻1萬噸,對外銷售大米7000噸,年增加每戶農民收入5500元,輻射帶動賓州、滿井、永和、經建等4個鄉鎮,形成了綠色水稻生產基地。2015年實現利潤831萬元,向社員分配403萬元,年均每畝地農戶純收入1900元。
宗海峰說:“居仁大米之所以質量好、口感佳,源於居仁有機米種植基地位於二龍山水庫灌區附近,湖水中含有的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都被水稻吸收;更重要的是,在插秧初期,種植基地選用主要成分為玉米秸稈的粉碎物——草纖維紙作為秧苗基座,40天以後,草纖維紙將化作有機肥,滋養土壤。”
村民馮少清是生態種植的受益人之一。2013年,馮少清拿出自家10畝多土地搞生態種植試驗。幾年下來,不僅節省了幾千元的農藥化肥費用,有機水稻價格也比普通水稻高出兩倍左右,去年的大米更是賣出了20元一斤的價格。
隨著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高,“猞猁河”大米遠銷上海、北京、廣州、杭州、香港等大城市。今年,該合作社還將打造網絡銷售平臺,積極推進“互聯網+合作社”的銷售模式,擴大產品知名度,使農戶的錢袋子都鼓起來。